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速度的定义、意义,能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 (2)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物体速度方向与其位移方向之间的关系。 (3)知道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的定义,并能够加以区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速度的探索,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常见物体的速度,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重庆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关注重庆中公教师网:http://cq.zgjsks.com/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定义、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 中国飞人苏炳添在2018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100米决赛中的表现。 提出问题:苏炳添快不快?如何得出他快的? 相同位移,比较时间t的大小;相同时间,比较位移s的大小。 多媒体展示表格: 比较AB之间快慢,CD之间快慢。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BC之间的快慢? 从而引入新课——速度。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意义 给出速度的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学生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师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见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环节三:概念的深化 比较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的联系与区别。强调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率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阅读课本中常见物体的速度,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环节四:巩固练习 比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0 m处的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多少?(6.25 m/s)。 强调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 环节五:小结作业 计算从家到学校的速度。 更多重庆教师招聘相关信息和备考资料,请关注重庆教师考试网微信公众号:cqzgjsks。 Tags: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