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八年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学习对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由于分类的方法不一,导致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在本节内容中还需要渗透一种科学方法分类,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性质,但依据不同,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最终教材统一到根据物质的组成上分类,可以得出分类的新结果。
【学情分析】
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
了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2、过程方法:
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通过研究各类物质分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是可以逐级进行分类;
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及化合物的分类
难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实验器材】
氯化钠、高锰酸钾、硫酸、醋酸、氧气、氯气、氧化镁、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冰醋酸、试管、酒精灯、色拉油、各种常见金属、滴管、烧杯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
设计意图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进行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点击课件1
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师:“你能否将这个分类(指着性别的分类标准)进行下去。”
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
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
利用学生的身边事例,让学生树立分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
|
教 学 活 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
生答,教师出示图,点击课件2,并进行说明意义 点击课件3
|
|
二、新课教学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点击课件4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点击课件5
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学生进行汇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点击课件6
(说明:在这个活动期间,学生肯定会出现把物质分类进行到底的情况,教师在此可以给充分的肯定,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点击课件7
学生思考:略
教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的所决定的,所以科学上的分类标准是物质的组成。点击课件8
活动:请你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对这几种物质进行归类。点击课件9
学生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
|
使学生对分类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符合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特征
主要体现学生的分类意识,利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利用知识的回顾,对以前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
|
教 学 活 动
|
设计意图
|
哪类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物质的概念点击课件10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中有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
教师:你能对应这些概念对写出的这些物质进行正确归类
学生归类:略
教师:其实对化合物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P42氧化物的分类和化合物的分类,讨论:点击课件11
(1)请你说说氧化物可以分成哪两类?
(2)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有机物有哪些相似的组成和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说明:点击课件12
1、两者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无机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因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在分类上仍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2、有机化合物的相似组成:含碳元素,相似的性质:大多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碳产生;大多数难溶于水。
学生活动:请你把刚才的物质归类进行修正,并根据你的学习成果把下列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点击课件13
水、酒精、石蜡、面粉、食盐、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天然气、汽油等。
|
对前面的知识再进一步巩固,也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
三、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要求将物质之间的分类写成一个图表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
自己写出十个物质的化学式,并将这些物质找到各自所属类别。
|
|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教学反思】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Tags:陈建,精品,教案,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