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本报登载了《菏泽爆出咄咄怪事,高考分数公然叫卖》的报道。对此,山东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菏泽市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厅认真调查处理。菏泽市组成了有市县教育、公安、监察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通过与本报记者座谈,对报道涉及的情况展开了详细调查。共调查750人次,制作笔录材料196份,公安机关还调取手机通话记录2500余条。根据广告卡片留下的线索,查获了一个从事多种诈骗行为的嫌疑人,公安部门在济南将其抓获,从其住处搜出了非法刻制的印章4枚,买卖高考分数的广告卡片及其他各种假证书一宗,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私刻单位印章和诈骗罪刑事拘留。调查表明,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家长的升学追求,涉嫌进行的诈骗行为。目前还没有发现一起买卖成交的非法案例。 菏泽市和省教育厅认真对待舆论监督,防患于未然,在原有的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入学资格的认证监督工作。省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升学机会,也警告那些非法分子,冒名顶替上学这条路行不通。省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严格实行准考证、入学通知书、电子档案、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明和本人“六对照”措施,决不让一名冒名顶替入学者进入高等学校。新生报到后两周内,全省统一命题,由各高校组织不少于两门的文化课考试,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还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有发现伪造材料取得报考资格者、冒名顶替者、体检舞弊者和其他舞弊者,坚决予以清退并注销其录取资格。对参与舞弊者按高考作弊论处,属公职人员者,开除公职并依法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者的责任。对审查不力的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同时,省教育厅要求各高等学校对在校生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冒名顶替者坚决予以清退,发现一个开除一个,决不让任何冒名顶替者得逞。 菏泽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调查中也发现,这篇报道中也存有报道不实的问题。例如关于单县一理科考生630多分卖了25万元,经对该县所有理科630分以上的28名考生逐一调查,并无此事。又如报道中所说买卖分数队伍排出400多米,很多人进行现场交易的问题,经调查这是学生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并不是在买卖分数等。本报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处理。(完) 来源:齐鲁晚报。 Tags:山东,菏泽,高考,事件,不法分子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