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24* 麦哨ppt课件和教学设计一等奖,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
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欢乐、无拘无束;二是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定的农村劳动经验,可以理解课文。另外他们能够自觉地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自行理解,但在赏鉴语言文字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教授本课时就重在品读。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中所描述的美景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引导品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语言的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读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风光的美好,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快的童年生活。 3、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乡村的欢快和柔美。 麦哨 欢快 柔美 丰收乐 游戏乐 服饰美 景色美 味道美 《麦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体会其中的“欢快与柔美”,并品味作者优美语言,主动积累。上完这节课,自己感觉较好地达成既定目标,学生们在这节课上通过多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借助多媒体的运用,创设声音与情境,让学生们一路“读、听、赏、抒”,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师手握一支笔管,向里吹气,发出哨声。 2、师:我这个哨子是用笔套代替的。如果老师用麦秆来做哨子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麦哨”。 (出示课题:麦哨) 3、今天,让老师继续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乡村孩子生活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飘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呱呱的青蛙叫;在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样的乡村生活是否令人陶醉呢。《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乡村生活有更深的体验。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2)思考:课文中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2、课件出示词语,考考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撩起 结出 麦秆 似的 乐谱 剥开 和着 黑白相间 你呼我应 直沁肺腑 (1)学生读词语,及时正音。 (2)交流:多音字“和、应、结、剥”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语句也是那样的美。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读读,想象当时的情境,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重点分析、体会。 ⑴句子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A、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引导学生结合想象: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样的?为什么可以用月季来比孩子们呢?课件出示一张张各种月季的图片:看到了吗?怎样的月季?(娇贵的、粉嫩的、五颜六色的、高贵的、鲜艳的、引人注目的月季……) C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的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可爱。 ⑵句子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 B这个句子描写丰收的景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想象: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学样接下去说一说? C学生经过思考后,就有了精彩的续文.(如:粉色的桃花谢了,结出了红中透绿的桃子;粉红色的樱桃花谢了,结出了又精致又红的樱桃;白色的玉兰谢了,留下一片生机勃发的绿叶;地上的西瓜开花了,结出了又大又红的大西瓜.) (3)句子3: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A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麦田正演奏着丰收的乐曲,这曲子令人欣喜。 B结合画面进行朗读指导. (4)句子4: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如: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 B老师引读: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乐开花) C抓住“简直”,学生理解草地的茂密、柔软,也表明作者为乡村孩子们有这样“天然的运动场”感到由衷的高兴。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这样的运动场是农村特有的,使城市运动场无法比拟的。 D。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 引读句子“……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E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茅茅针可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F齐读,读出天然、纯朴、无拘无束的快乐。 3、孩子们那无拘无束、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真让我们羡慕啊!文章的题目是“麦哨”,课文提到了吗?提到几次,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 (1)呜卟、呜卟、呜……,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2)讨论: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3)小结: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使文章更加流畅,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此法。 4、接下来就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地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1)播放《牧童短笛》音乐,师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2)课件出示: 读了这段话仿佛使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练笔,交流。 (4)展开想象: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5)引导学生可以想想身边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之间与“欢快、柔美”有关系吗?老人们健康长寿;孩子们聪明可爱;夫妻们恩爱美满;邻居们和睦相处。是呀,乡村的景色是怡人的,乡村的人们更是美,美在:朴实、热情、善良、纯真,美丽的景色和这些可爱的乡亲们构成了一副欢快、柔美、和谐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 激发情感 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用一个字概括乡村景色应该是什么?(美)你向往这美好的乡村生活吗? 课件出示一首同名诗《麦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抒发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Tags:麦哨,ppt,课件,教学设计,一等奖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