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课件和ppt课件和公开课教案

日期:2017-2-8 12:50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ppt课件和公开课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新设计 评论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反复诵读,引领、点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把握古诗意象,感悟诗情画意,提升体验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运用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来领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通过创设情境,转换角色对话,读读写写,领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兴趣高,求知欲强。在本学期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词《忆江南》,对词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课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想象,读中悟情,引导学生体会词人“词画合一”的表现特点。


4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渔歌子 评论

一曲渔歌子  千古垂钓情

                    ——《渔歌子》教学实录

                                     于都县禾丰中心小学    郭晴红


【课前活动】:歇后语对答

师: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近对歇后语很感兴趣,有没有信心跟我来个歇后语比赛。

八仙过海——

黄鼠狼给鸡拜年——

猪八戒照镜子——

泥菩萨过河——

姜太公钓鱼——

师:听说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生个别回答)

师:原来钓鱼还有这么大学问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渔歌子》。

师:唐代有位著名大诗人叫张志和,他诗词、音画样样精通。但是长年过着隐居的生活,经常一个人乘着一叶小舟到江河中去钓鱼,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好朋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发现张志和钓鱼有点怪——他直钩垂钓,不带鱼饵——听到这里,同学们觉得奇怪吗?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没有鱼饵怎么能钓到鱼呢?

生:鱼钩是直的也不可能钓到鱼。

师:是啊,那么张志和直钩垂钓到底在钓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去寻找答案。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写课题,注意“歌”的笔顺。

(老师板书   渔歌子   学生书空)

 二、初读诗词,读准读通。

(课件出示整首词,生字注上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师:学习古诗词,离不开一个读字,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词,多读几遍,注意生字的读音,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准读通。

(学生自由读词)

师:谁先来认读生字?

生:塞、鳜、箬、笠、蓑。

师:哪些生字的读音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别读错了?

生:“塞”字,是平舌音。

生:“箬”是翘舌音。

生:“蓑”字也是平舌音

师:谁来把整首词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词,教师指导正音)

师:“谁来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词,教师指导正音)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师:老师刚才介绍了,这是一首——

生:词。

师: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所配的乐曲就叫“词牌”。渔歌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

(板书:词牌名)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笔记。

(学生做笔记)

师:有谁发现这首词与我们平常学习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词句)

生:不是每一行的字数都相同

生:这首词第三行和其它几行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第三行字数更少,少了一个字。

师:观察得挺仔细的

(课件出示第三句用红色突出)

师:我们平常学的古诗,每句的字数都相同,很整齐;词的句子却可以有长有短,所以词又称长短句。

 三、再读诗词,读出节奏美,读懂词意。

 师: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1. 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整首词, 师辅以手势,配乐范读)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好在哪?看着大屏幕,你认为老师读出了什么特点。

生:画小节线的地方老师停顿了。

生:下面画横线的字,老师拖得很长。

师: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试一试吗?

 2、学生练习朗读。

((各种形式朗读词: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男女生读)

3、理解词意

师:同学们可真棒!既能把词读正确,又能读出词的节奏美,相信词的意思也难不倒大家,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去理解一下词的意思。(学生理解词意)

    学生汇报意思,师多媒体出示西塞山、 鳜鱼、箬笠、蓑衣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

四、细读诗词,赏词中画。

1、想象画面,说词中画。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我读这首词的时候眼前就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物。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词中有西塞山。

生:还有一行行的白鹭。

生:鳜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师:还有吗?

生:还有盛开的朵朵桃花。

生:最后一句还写了斜风细雨。

2、想象画面,写词中画。

师: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用上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师:谁愿意把你写下的句子读给同学分享?

生: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一行行的白鹭在翩翩起舞。

生:桃花开了,一朵朵桃花绽开了笑脸。

生:江水中,肥肥的鳜鱼正无忧无虑地游玩。

生:微风习习,烟雨蒙蒙,有位渔翁正在江边钓鱼。

师:说得真好!是啊,江乡二月,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西塞山前,白鹭轻盈地划过绿野、春水、青天……桃花朵朵含春带露占尽风光,肥美的鳜鱼在潺潺流水中追逐嬉戏。微风习习吹面不寒,细雨蒙蒙润物无声。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在悠闲地钓鱼……

师:孩子们,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孩子们用你们的朗读,带大家一起走进这幅画,慢慢去欣赏。(古筝轻音乐响起,生齐读。)

 五、精读诗词,品词中情。

1、走近词人张志和。

师:短短27个字,我们想象出了一幅美丽的画,这就是读诗词的好方法。读懂了词中画,我们再来品品词中人。词中哪一句写人?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课件出示渔翁画面)

师:我们只能看到渔翁的侧影,你能想象此时此地此景中渔翁的神态、动作、心情吗?

生:渔翁看到这样的美景被陶醉了。

生:他悠然自得地在钓鱼。

生:他忘记了周围的东西。

2、初识不归情。

师:备课时老师反复读这首词,读着读着,这首词在我脑海中只剩下三个字,你们能感觉到是哪三个字吗?

生:不须归。

    师:真是我的知音哪。

师:“不须归”的意思是——?

生:“不须归”就是不想回家。

师:那“不须归”的理由是——?

师:西塞山前白鹭飞

生:不须归

师:桃花流水鳜鱼肥

生:不须归

师: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生:不——须——归……

师:不须归呀不须归,张志和情不自禁就吟出了这曲渔歌子。你听,作者一边垂钓一边还吟唱着呢——你就是张志和你觉得怎样吟能表达你的心情就怎样吟。

一生朗读渔歌子。

师:言之不足,你可以歌咏之。(鼓励学生放松心情吟诵)

一生吟诵。

师:歌咏之不足,你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鼓励学生配上肢体动作吟诵。)

一生吟诵有了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吟,把你的心情吟出来。

(配乐吟诵,不少学生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

师: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这位陶醉在青山绿水间的渔翁是个怎样的人呢? 学习一首诗词,不光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还要走近一位作者,解读一种生活,阐释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张志和。

3、探作者,感悟不归情。

师: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样的情势下,他因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

师: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再来看这首词,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  

生:他还不想当官。

生:他想离开官场。

生:他不喜欢官场的打打杀杀。(台下大笑)

师:看不见刀光剑影,可以换做勾心斗角。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

(课件出示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同学们读读这首词,你能读懂哥哥想对弟弟说什么吗?

生:想劝弟弟回家。

生:劝弟弟回去做官。

师:你们从哪读出来的?

生:且须还。

师:我们来学学这两兄弟和诗吧。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做哥哥。你们吟我来和。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前倾身体对着一学生):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说明你志不在鱼,你到底在钓什么哪?

生:我钓的是美景。

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生: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钓的是一份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师:张志和到底想钓什么呢?将来同学们有了更多的知识,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课堂延伸,魅力《渔歌子》。

1、欣赏《渔歌子》书画。

师:此词一出即被中国的诗人奉为词宗。这首词创作后不久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皇亲国戚、学者名流争相仿效渔歌子,从此日本一些喜爱中国诗歌的人开始学着填词。可以说,这首词成了日本词学的开山之作。可见我们中国的诗词多么有魅力呀!

师:一曲渔歌子,一幅忘归图,千古垂钓情,人们一直在追寻。(课件示画面、音乐)画家用画笔描绘,书法家用书法诠释,让我们齐诵《渔歌子》将它铭记,将它传扬。

指名背诵《渔歌子》。

全班背诵《渔歌子》。

2、古词新唱,学唱《渔歌子》。

师:你们听:音乐家为它配上了新的曲子用歌声在传唱。

(播放视频文件课件)学生跟唱

师总结: 这就是咱们中国古代的诗篇,读、讲、唱、画都行。其实我们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调子来唱,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试试!下课

板书设计

                     渔   歌  子

                  

(词  牌 名)


                不      须      归


Tags:ppt,课件,渔歌,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