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名师教学设计1,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学会5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的方法诵读诗词,品味其中的音律,画面,神韵,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 3、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四读《渔歌子》 评论 活动2【讲授】(一)初读课文,字字落实 评论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这叫“字字落实”(板书这四个字) 生:(齐答)明白。 开始自由读《渔歌子》。) 师:(课件出示《渔歌子》。)好,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 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1)读的很流畅,没有错别字。 师:这么短的时间能读的这样通顺,真不简单!“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都有生字,但她读准了,做到了字字落实。谁再来读一读? 生(2)读的一字一顿,很有表情,但把“不须归”的“须”读成了“顺”。师:这位同学,老师特别欣赏他读诗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有些老夫子的味道,但“须”左边是三撇,像老爷爷的三缕长须在飘,可别读成了“顺”哦。还有谁读?(大部分同学都举手)。 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字音都读准了,有不理解的词义吗? 生:老师,其他的我都明白,就是不知道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 师:有疑就问非常好,哪位同学能给他解答?一生举手答:箬笠和蓑衣都是用竹叶,草等制成的防雨用具。课文后面的注释都讲到了。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还从哪看得出来它的词义? 生(1):我从箬笠和蓑衣这两个词的偏旁能了解它的意思。 生(2):我从课文的插图中看明白的。 生(3):我从后一句斜风细雨这个词明白这是防雨用具。 师:这是联系上下文解词义的方法,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辨析词义的好方法,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佩服同学们语文功底真扎实。 再读课文, 琅琅上口 纠正课题《渔歌子》中的“子”的读音(轻声) 师:真好!不过,还有一个字音,我们还没注意到,(指示题目)就是这个“子”。大家知道,这个字有时读 zi(上声),有时读成轻声zi。那么,这里应该读成什么呢? 生:zi(上声),轻声zi。(学生猜测、争论) 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渔歌子》。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诗词原来不叫“渔歌子”,它叫《渔父》,又叫《渔父乐》,后来,有人给它配上了曲子,可以唱了,才改叫《渔歌子》。什么意思呢?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现在,你想想它该读什么呢? 生:轻声zi 2、 认识文体——词的形式(回忆白居易的词《忆江南》) 师:(教师吟唱《渔歌子》)除了可以唱,大家一定发现,这首“诗”还有点特别—— 生:第三行只有六个字! 师:对,这其实是一首—— 生:词!(板书:词)你们学过词吗? 生:第一课就学过了,《忆江南》。 生:齐背《忆江南》。 师:词与诗不一样!(点击课件变五行)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 生:长短句! 师:我们都知道,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等等。也就是说,以后谁按这种形式写的词,都可以叫“渔歌子”。比如,这首词的作者张志和就写过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师:渔人的小曲子,那是歌啊!多动听!咱们班谁的声音最动听?请你读读! 生:(读诗) 师:要是老师改一个字,可能就不一样了!请大家看看这个“归”,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回家! 师:其实,咱们原来学过的古诗里,表示归、表示回的词还有一个,那就是—— 师:你们看,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再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还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千里江陵一日还。 师:都有一个—— 生:(齐)还。 师:“还”就是回家的意思!我们一起换进去读一读!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还)。 师:什么感觉? 生:拗口!别扭! 师:意思不是一样吗?为什么仅仅换一个字就有这样的感觉呢? (生不解) 3、 改动一个字——归(去、回、还),感悟词的押韵 师:这样吧,请大家把每一行最后一个字标上拼音,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注音后)其中有三个字的韵母一样! 归、飞、肥! 师:读起来很顺口是吗?这就叫—— 押韵! 4、 琅琅上口地读 师:押韵让我们读起来—— (板书:琅琅上口) 生:(看板书,齐说)琅琅上口。 师:当然,让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节奏等。来,我们再来好好读读! 生:(齐读全词) (三) 三读诗词,历历在目 1、 标出词中描写的景物 2、 点击课件,欣赏插图 3、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像 4、 引导表达想像中的景物 (1)抬头仰望—— (2)山前—— (3)往近处看—— (4)一阵风吹来—— (5) 仔细一看,江里—— (6)目光再近一些,那条小船上—— (7)而天空中—— (8)齐读诗歌 (9) 教师小结:展开想像的翅膀,我们既看到了远处青翠地西塞山、飞 翔的白鹭鸟,我们也看到了近处的飘飘悠悠的粉红桃花、慢慢流淌的清江水 白相间的肥美鳜鱼,我们还看到了更近处斜风细雨中那个头戴青箬笠、披绿蓑 衣的渔翁。张志和就像一个画家一样,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地我们描绘了一 幅绝妙的“烟波垂钓图”。来,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欣赏这图画一样的词。 (10) 再次齐读诗歌 (四) 四读诗词,津津有味 1、 发现:诗中只有三个字不是写景的?(不须归) 2、 思考:为什么不须归呢? 3、 出示:张志和的材料 4、 感悟:不想回家的原因 5、 反复引读全诗: (1)晨光微亮的早晨—— (2)好几个时辰过去了—— (3)天色已近黄昏—— 6、师生对读 活动3【活动】二、拓展诵读诗文 评论1、出示描写山水田园诗词 2、师生对读 3、感悟诗词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活动4【练习】三、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评论1、结合《渔歌子》作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景画 2、课外阅读《渔歌子》五首 活动5【导入】四、反刍所学,了然于心 评论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读古诗词的一般程式,那便是------- 生:字字落实,琅琅上口,历历在目,津津有味。 师:是啊,诗词最大的魅力在于诵读,希望同学们课后运用我们学的方法读一读你喜欢的诗词,你一定会爱上诵读,爱上古诗词,最后让我们在轻松,优美的《渔歌子》这首歌曲中结束这堂新课。音乐响起。 活动6【活动】五、板书设计 评论渔歌子 不须归 悠然自得 字字落实 琅琅上口 历历在目津津有味 Tags:渔歌,ppt,课件,名师,教学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