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17-2-8 10:16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学生在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学过词《忆江南》,对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学起来相对容易。

3重点难点 评论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感悟作者寄情于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渔歌子》 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想听吗?(播放视频)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刚才听得认不认真。刚才的歌曲中,你记住了哪句或哪几句歌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些歌词有关的一首词——《渔歌子》。(齐读题目)

2、释题:                           

师: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要读第三声,千万不能读轻声。再读!(渔歌子)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也像“忆江南”一样,词的内容和词牌相互吻合,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

二、吟诵出词的味道

出示词(课件)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整首词读正确、读通顺。

a、自由读

b、指名读(两三个)

c、教学词语及字义

西塞山:“塞”是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白鹭:一种鸟,又叫白鹭鸶。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

蓑衣: “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小结: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好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词语。(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图片)

d、齐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过渡:孩子们,诗词光读准字音,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特别是词,所以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出示:带节奏的词)

a、自由练读。

b、指名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

c、听录音

d、齐读,读出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三、吟诵出一幅山水风光画。(品词中画)

(一)教学“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呢?用圆圈在课本中圈出来。(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渔翁)

师:诗词语言精炼,它可以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面。短短的一首27个字的词,竟容纳了如此多的景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师:孩子们,刚才你一定看到了最美丽的画面,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或许还感受到了各种江南的气息,现在就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最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4、交流汇报:

(1)看到的

A、西塞山: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好。让我们通过语调的高低读出西塞山的连绵起伏(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西塞山?(高耸入云、青翠欲滴)

B、白鹭: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有几行白鹭在自由自在的漫舞……

师: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此时,你看到了白露的哪些姿态?西塞山前,有的白鹭在(   ),有的白鹭在(   ),还有的白鹭在(   )(展翅高飞、悠闲散步)白鹭在西塞山附近悠闲地、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远,让我们的声音也追随着白鹭,读“西塞山前白鹭飞”。语速再慢些,声音再轻些,读出那份悠闲、宁静。

师:让我们再读这句,读出西塞山的连绵,读出白鹭悠闲自在的情景,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C、桃花:我仿佛看到了粉红色(水红色,紫红色)的桃花。桃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含苞待放。

D、流水:我仿佛看到了清澈(青绿色)的流水。

师: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E、鳜鱼: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

师:读出桃花的美,流水的清,鳜鱼的欢快。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孩子们,你们描绘的画面真让人陶醉啊!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F、老翁:我仿佛看到了老翁的鱼篓里装着自己亲手钓到的鱼儿,心中充满喜悦……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却似乎听见了些什么,也闻见了些什么。

(2)听到了什么?(清脆的鸟鸣声——叽喳叽喳,潺潺的流水声——哗啦哗啦,鱼儿的跳跃声——扑通扑通,微风、细雨的声——沙沙沙)

(3)闻到了什么?(桃花的芳香,岸边青草的气息,鳜鱼的肉香)

师:美哉,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好一幅优美的山水风光画!(板书:山水风光画)难怪张志和的好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称赞他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二)教学“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词的前两句是在写景,那后两句呢?(写人)词中人是怎样的装扮?(青箬笠、绿蓑衣)张志和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微微的斜风、冒着霏霏的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卷里,多么逍遥自在。读出那份无忧无虑。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让风再轻些、雨再小些!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吟诵出一个悠闲垂钓人。(品词中人)

1、师:好一个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回家。诗人为什么不想回家?(眼前的风景太美了,诗人沉浸其中,被陶醉了,舍不得回去)。诗人喜欢的仅仅是眼前的美景吗?他还喜欢什么呢?不急,想读懂古诗词啊,一定要了解诗人。解读诗人也是读古诗词的一种好方法)课件出示:

师:诗人除了喜欢这里的美景,他还喜欢什么?(悠闲自在的垂钓生活)

师:的确,诗人是只羡神仙不羡官,只想做一个悠闲垂钓人,只想过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悠闲垂钓人)

师:钓着钓着,诗人就和自然融为一体。真是画中有诗人,诗人在画中。多么和谐呀!(板书:和谐美)读《渔歌子》。

2、欣赏歌曲《渔歌子》

师:现代人将它谱上曲子来吟唱,让我们带着这份悠闲、轻松,一起来听听。

3、师:诗人张志和带着一颗清闲飘逸的心,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吧!

4、课外拓展:

师:据说,张志和是个钓鱼能手!但是,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张志和钓鱼,鱼钩是直的,而且从来不用鱼饵!他能钓到鱼吗?(不能)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吗?(他追求的是一种钓胜于鱼的心态)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五、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起立,集体吟诵)

同学们,就让这首《渔歌子》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孩子们,《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张志和一共写了五首,今天学习的这首是第一首,下课以后大家可以找其他四首来读一读。(下课)

七、板书设计


                 山水风光画

渔歌子                               和谐美

唐 张志和    悠闲垂钓人


Tags:渔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