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课时教学实录

日期:2017-2-8 09:41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课时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到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学情分析 评论

根据学生实际的调查结果,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到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并以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到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1.2学时重点 评论

 教学重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4.1.3学时难点 评论

教学难点:

       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渔歌子 评论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中开启我们今天的课堂之旅。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在这首歌曲中隐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相机板书《渔歌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起读题,慢一点再读。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词?读词前,我请同学读一读自读提示。都听明白了吗?开始读,都读出声来。可以再读几遍。有同学已经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

(一)一读,扫清读音与词义障碍。

好的,同学们都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谁想来读读这首词?(指名读)同学们注意听,他把带拼音的生字都读准确了吗?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有两个平舌音他都读准确了,分别是---塞、蓑 还有一个翘舌音他读得好极了,他是“箬”。 教师引读这三个词。指名读。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六个词。词语的读音都读准确了,这六个词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指名说)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箬笠,蓑衣?(出示图片)比较图中的物和我们词中的青箬笠,绿蓑衣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春天到了,箬叶青青,蓑草绿绿,这箬笠与蓑草都是刚采摘的,春天的色彩美不美?这种色彩美在词中还有许多,只要你细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同学们,你们知道鳜鱼是什么吗?老师查了资料,原来鳜鱼就是我们吃过的桂花鱼。春江水暖,所以这鳜鱼就长得格外肥美。

(二)学写“鹭、塞、笠”

     同学们看,这三个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字,它们分别是仔细观察,哪个字最容易写错?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同学们,这个字笔画较多,不容易写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字,注意上面的字要写的紧凑,因为这样下面的字才能写得舒展。好,请同学们在书中的生字栏旁边写出一个“鹭”。

(三)二读,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谁还想再来读读这首《渔歌子》?好的,你的读音已经读得很准确了。好了,让我们一起字正腔圆地再来读读这首《渔歌子》。同学们都已经读得很准确了,但老师认为,这首词要读出它的韵味来,还需要注意停顿。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你们注意听老师哪做了停顿。听出老师哪里做了停顿了吗?想不想再读一次?这次不但都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还有板有眼。

(四)深探作者,体会意境。

同学们,张志和不仅仅是一位词人,他还是一位画家。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这样夸他,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词就是一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一起走到这画中去。请你们想一想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象到什么?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想象。好了,同学们你们想象到的画面美不美?那就快说给你的同桌听。谁想说给大家听。同学们既然这首词就是一幅画,那老师想把它画出来,好不好?但这需要你们的帮助,只有你们说的生动具体,老师才能画的好。西塞山(葱葱郁郁)白鹭鸟(也可能不是一只,而是一群,白鹭鸟飞翔有这么多的姿态,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说。读这一句。好了,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想象一下“桃花流水鳜鱼肥”(指名说)桃花连城一片,想什么?(天边的红霞)同学们把桃花的样子和颜色都说出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画桃花。同学们你们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泊山村酒旗风”这桃花的香味可能会把谁吸引来?这样的桃花会让我们想起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流水可以怎么画?你们瞧,这碧绿的春江水不就是白居易在《忆江南》里写道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到了,鳜鱼也感受到了,这鳜鱼在春江里会怎样游呢?这真是如诗如画,谁想再来读读这两句。(指名读)我感觉到了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把这美美的感觉带进去。(齐读)这里的景这么美,那么这里的人是什么?你瞧,青箬笠,绿蓑衣已经和山水融为一体了。同学们,老师画完了吗?斜风是什么风?这个雨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雨是沾衣都不湿的绣花雨。想想,作者在这里微风拂面,细雨如丝,他在这里仅仅事钓鱼吗?还可能在干什么?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悠闲自在。让我们把这种悠闲自在送入后两句。读得再慢点就更悠闲自在了。谁能结合板画把这景说出来?(指名说)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首《渔歌子》。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吗?男女生分读。还有什么原因使他不想离开这山水之间。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张志和的心声。

三、练习

   既然这首词本身就是一副美丽的画,那么让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画笔去绘画出这幅美丽的画。(引导孩子在A4纸上作画)

四、小结

  老师通过刚才的巡视,发现你们的眼中的词都略有不同,不过都抓住了词的色彩美。今天我们通过品读、想象、绘画,来理解词义。回到家你们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其它的词。


Tags:渔歌,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