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乡村四月ppt课件和第二课时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要认的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计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功夫。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情美、诗境美。
3重点难点
评论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程
评论
一、 回顾旧知,揭示新知 1、前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乡下人家个牧场之国,领略到乡村的宁静和异国的风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乡村。板书 乡 村 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ppt:(配乐播放江南乡村的风景图片,解说:这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在诗人的眼里更是别有韵味。)让我们跟着宋代诗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进"乡村四月"。 二、初读,了解大意 1、ppt出示整首古诗: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得字正腔圆和节奏。 2、指名读,正音,注意节奏。(注意正音 蚕 桑) 3、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4、学生回答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一)、多了不起,透过简洁的文字,发现这么多的画面。让我们再次读读这迷人的"乡村四月"吧。此时,你又有何感受? (二)、从哪些诗句读出美的感受呢? (三)、感受美,品读美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畅谈感受,"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不,有嫩绿的、有深绿的、有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在屋前屋后、小溪边……) 3、ppt出示:看,嫩绿是叶芽、青绿的蔬菜、绿油油的禾苗、墨绿的小草,山坡上、田野里、房前屋后都是绿色的世界,甚至连水都被染绿了。 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5、满眼的绿色让人感到单调,四月的乡村让你感到乏味吗?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 6、ppt出示:要是觉得只有绿色会显得单调的话,那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就不会让你们失望了。
7、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绿"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7、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美?"子规声里雨如烟" 8、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杜鹃鸟的叫声" "春雨沙沙的声音" 9、雨大吗?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 10、谁愿意听着动听鸟叫,看着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再读读这两句诗。 11、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12、小结: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13、再读,再悟(想读吗?轻轻地读,想象画面,你还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要说前面写的是景,那这两句写的是什么?这里的景美,人怎样?(忙 美) 2、你从哪里读出农民忙、美? 3、用你的朗读,把农民的繁忙读出来。 4、江南的初夏,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你们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吗?联系你见过的画面来说说: 5、读到这,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农民可真辛苦,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6、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一种美,那就是农民身上那朴实的美,勤劳的美!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敬佩之情读读这两句。 四、指导背诵,小结。 五、拓展阅读 1我们刚才领略了诗人眼中的乡村四月,现在我们走进一些作家眼中的乡村四月去看看。 六、指导改写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乡村四月"描写出来吗?试试看。
Tags:乡村,四月,ppt,课件,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