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记承天寺夜游PPT

日期:2016-6-13 10:45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记承天寺夜游[上学期] 新人教版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的优美意境,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学习文章简约传神的写景,含蓄隽雅的抒情。

ppt图片:

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 文档内容记承天寺夜游[上学期] 新人教版

欢迎光临指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香泉中学 薛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

承 天 寺 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朗读

苏轼

疏通文意

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Jiě

xìng

suì

qǐn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户( )

欣然( )

愉快地、高兴地

念( )

想、思考

遂( )

于是、就

寝( )

卧、睡

相与( )

共同、一起

步( )

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 )

清澈透明

盖( )

连词,相当于“原来是”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

解释加点字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一起、散步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研究探讨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月色皎洁

空灵

4.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

“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

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相与步于中庭”充分体现出两个人的关系甚笃。

5.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7.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欣赏者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者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四、学习小结

1.背诵并默写全篇。

2.完成课后习题二和习题三。

五、布置作业

Tags:承天寺,夜游,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