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在不断模仿中学习,不断在别人的行为中吸取经验得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中考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学习作文范文是提高作文分数的一个重要手段.21教育网中考频道汇总了全国部分地区的中考作文范文,下面是2015年吉林中考满分作文”春嫩不惧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题】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春嫩不惧寒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团队,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他们坚持不懈,追求极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继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9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人类首次实现其量子化. 认识薛其坤的人几乎都知道他近乎苦行的生活轨迹.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他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在薛其坤看来,"全世界从事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刻苦的."刻苦是他们团队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 科学研究的刻苦不是常人所能坚持的.薛其坤认为进入了这个科学世界,应该以苦为乐,这样的坚持是一种享受.他在紧张的工作中体会到的是快乐,而非痛苦.凭借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心的坚守,薛其坤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终于向国际科学界"亮剑". "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培养出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这位科学家追梦人如今最朴素的愿望.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解读】 《春嫩不惧寒》中的关键词即是"春嫩"和"寒","春嫩"即"初春"、"早春",可以引申理解为一个人的少年时代,而正在读书的青少年也正是"春嫩"时节;"寒"即"寒冷",引申为人生路上的苦难、挫折、磨砺等.可以从语句的本义写自然界的某种事物,是怎样不畏惧冬末的严寒的;可以从引申义(比喻义)的角度,写某个少年是怎样不畏惧人生路上的艰难执着前行的. 写作时,"春嫩"或"不惧寒"在文章中应该有一个特写的镜头:写早春寒意料峭的景象或初春某种花草伴雪成长的景象,以此来烘托文中的人物,使人物的感情自然地抒发出来.纵然不是真实的"春嫩"或"不惧寒",但我们为了突出文章中心的需要,不妨可以在文中描摹带有"春嫩"、"不惧寒"的诗意环境,把人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既增强了文章的诗意氛围,又照应了题目,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NextPage########## 第二篇文章是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摘选自《人民日报》的449字的材料,材料展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带领团队从事物理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事迹,并通过他的言论表现了薛其坤及其团队为追求梦想,刻苦钻研,以苦为乐的品质,赞美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心的坚守以及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 写作时,可以从记叙的角度入手,写自己身边的某个值得敬佩的人献身事业、以苦为乐的真实事件,也可以发挥合理的想像,记叙薛其坤院士早晨7点到晚上11点在实验室里工作的过程,也可以模拟写作薛其坤院士的日记,形成一篇展示薛其坤院士为研究物理学、精心教育学生而无私奉献精神的自述文章.还可以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释"刻苦是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梦想点燃精彩人生"、"坚持成就梦想"等观点……行文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这篇文章,也可以在写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人物访谈等都应该是一种创新的表达. 【误区】 误区一:思维僵化."春嫩不惧寒"一题富于诗意,必须在较好地完成现代文阅读《雪地"吃春"》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题目,才能把文章写得充实具体.有很多考生受现代文阅读的影响,不敢发散思维,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大肆地写"雪",写在雪中发生的事情,然后生硬地往题目上扣,根本没有体现出"不惧寒"的主题. 误区二:内容浅易.在具体的写作中,"春嫩不惧寒"最好体现出引申义或比喻义,体现出自己或他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不能对"春嫩"理解过于浅易,简单地认为是"春天的各种事物太鲜嫩,因为春天来了,根本不用惧怕冬天的寒冷",这样理解,就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完全相反了.也不能理解为"春嫩不应该惧怕寒冷",这也绝不是命题者的初衷. 误区三:主题泛滥.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往往会出现多个感悟最深的写作角度,不能因为自己占有的素材少而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多个角度.在"薛其坤带领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材料中,出现了"坚持"、"刻苦"、"梦想"等多个角度,如果面面俱到地去写,会顾此失彼,哪个方面都不会写的太充分,主题自然不会得到凸显. 误区四:审题偏颇.材料作文最怕审题出现偏颇.写作前,一定要反复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不能太过于强调材料中无足轻重的语句.如针对材料中"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等词句去设定写作角度、确定写作主题,就很难写出切合题意的考场佳作. Tags:2015年,吉林,中考,满分,作文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