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6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持守

日期:2016-5-4 09:40 阅读: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考生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了。21教育网的小编为了解决考生们的难题所以特地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出来了关于“持守”的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希望可以给考生们带来一些启发性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无人监督的时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要写成诗歌.

  持守
  智者说"一花一世界."佛家云:"一叶一菩提."人生本来是个奇迹,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太需要有心的宁静,去持守一种道德的高尚、精神的富有.
  都市繁华,浮生若梦,灯红酒绿,此刻,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屏弃浮生的嘈杂,淡远逐利的喧嚣.或许没有人会给你特别的束缚,而我们应当有自觉的谨慎和人格的守候,生活并不从此就自由放任.
  古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多时候,"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会妨碍我们在社会中正确的辨识.在无人监督的时候,罔顾王法,伸出手去,拿自己不该拿,得自己不当得,古今中外,子孙不绝,大有人在.虽说伸手之时,的确没有人知,但心灵的尺度失去把持,道德的堤防已经坍塌.
  东汉人杨震往东莱郡赴任,路经昌邑县,遇先前己所推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拒所赠十斤重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面对利益的诱惑,杨震算是持守了高岸的人格,他做了千古慎独的榜样.
  生活中,赠金的事,并非总在发生.但这样那样的让我们有所迷失的事儿,是无所不遇.少了父母师长的监管,我们会耐不住寂寞,去打开电脑,在网上作百无聊赖的神聊;我们会守不住清素,去牟取小利,哪怕是不择手段……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事先在礼堂内藏了录音机,老师领着100多名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老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后,老师返回,打开录音,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当然不是说孩子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同学们缺乏心灵的持守.
  人的故事都是自己来写,这就像掌纹,故事虽然曲折,可终究一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清代礼部尚书张伯行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随处随时都看重名节,做了一个很能掌握自己的人.我们都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谨慎不苟便是我们人生的标竿.树立人生的标竿,我们才能无时无处不持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做人的标准或尺度并不是全由别人来限制你的.它其实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自我鞭策.无论尘世喧嚣、也无论人生孤寂,我们都不妨谛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大圣者,但毕竟,可以无悔,此生!
  这样,在世人面前,我们有的,不是欺于暗室的不择手段,也不是乐于苟且的一味钻营;而是一份开朗豁达,一种宁静致远.做定慎独的人生,无怨无悔!

  【作文点评】
        本文从"持守"切入话题来谈"慎独",是一个聪敏的行文构思.文章虽另作题目,却始终能守住原话题,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议论"做定慎独的人生".行文不乏征引,顺手拈来诸多素材,有名言,有典例,古往今来真是无所不包.显示了作者一定的积累工夫和人文素养.
Tags:2016,高考,作文,题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