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什么也不怕啊?”小学同学手里拿着一只足以以假乱真的蜘蛛模型,泄气地问,“记得上次去鬼屋玩也是这样。” “因为我比你大。”我敲了个“爆栗”给他。 其实我以前是很胆小的,就连晚上回家都不敢一个人,什么时候变了呢? 真的要说的话,应该是那一次吧。 记得那一次,外婆心脏病复发。 那时的情景,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外婆躺在床上,脸色蜡白,白色的床单照得她脸色更加惨白。 外婆是被人扶到家的,等我手忙脚乱地接住她时,她已经昏过去了。 然 后我们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是她在早晨锻炼时弄损了心脏,让她以后不要剧烈运动,需要动手术才可以。手术费的高昂让我只能看着母亲低声下气地向那群亲戚们 借钱,什么也做不了。母亲是一个多么高傲的女人,她从未如此轻易在人面前放下自尊。此刻,看见她那毫无血色的手指在无力地划过触屏手机的每一个号码,如斯 凄凉! 我于是呆呆地看着外婆,看她爬满纹路的脸和手,青白的嘴唇,第一次觉得生命的流逝如此容易。 生命太瘦,指缝太宽。 我又走到母亲面前,看她红肿的眼眶和蓬乱的头发,喉咙一阵哽咽。这个坚强的(转下页)(接上页)女人终于无法严守她的外壳,内心便在破裂声中颤抖地说:“会好起来的……”然后把眼光投在外婆的脸上。灯火通明的病房里,一双布满血丝的眼定定地看着一张惨白的脸。 “会好起来的……”,母亲喃喃自语,机械式的重复着。 “会好起来的……”,我也随着母亲念叨,然后骚乱的内心奇异地因为这句话渐渐地平静下来,“会好起来的。”我最后道。 后来果然好起来了,一位以前接受过母亲帮助的姓陈的叔叔知道事情后帮我们垫付了大半费用,外婆也在手术后康复了。改变了的,不只是她的身心状况。 也许就在那一刻,我就明白恐惧胆怯不能带来任何有用的东西,与其把精力费在牢骚抱怨或逃避退缩上,还不如付诸行动。 我轻轻走过去,把那只“蜘蛛”划了个完美的抛物线,丢进了垃圾桶里。 “啊!很贵的哎!” “呵……”
【教师点评】:
文章写了家里的一场足以影响心理性格的变故,但波澜起伏不大,文笔简练不乏深意,特别是人物描写传神而简洁,文章于淡然中透出深沉,深刻地诠释了: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痛,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 Tags:从此,不再,胆怯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