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留一个宁静给三峡

日期:2014-1-6 11:56 阅读:
呵,三峡果然不一般。

很难说这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余秋雨先由在白帝城回忆起自己幼时对《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错误理解入笔,再转到对诗人的情怀的探究,借舒婷的《神女峰》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最后回到船舱,静静地享受宁静,等船缓缓远去。

他说: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

他说:白帝城劳累,清晨送去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他说:诗人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他说:结果站在盛唐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我说:刘备又何尝不想丢下战刀,脱下战袍,从战火中脱离出来,像李白一样做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豪迈的诗人呢? 白帝城劳累而不孤独,清晨有诗词相伴,夜晚便与战士们一同作战。

但为何他说诗人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而又说结果站在盛唐中心的又是诗人呢?

是因为诗人们倦了罢。他们已无力再写出豪情壮志的诗词,只有在默默地悲叹着世间一切不如意。而作者后来又说诗人到了白帝城,便又振一振精神,挺直腰板,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苦吟的人们不要再写诗了,那模样不属于诗人。是啊,诗人究竟还是诗人,没有任何负担,为何不振作起来,继续那豪情,坚持那抱负?正如余光中《寻李白》诗中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果然,盛唐诗人的诗我们最熟悉,记忆也最多最深。

许多古代名人的家乡都在三峡,如王昭君,屈原。这不算是巧合吧,是因为三峡人有这种气概,三峡有这种精神。

他说:从三峡出发的人,都会卷起一堆漩涡,发起一些冲撞。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一样,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王昭君含泪远嫁匈奴,屈原悲愤跳入汨罗江。为什么?还不都为了家国邦域的宁静吗?

似悠悠江水流逝,他们都离开了,留一个宁静给三峡。

如绵绵江水无绝,我们前赴后继地来了,还需还三峡一个亘古的宁静。

【教师点评】:

古今文人墨客几乎说尽了三峡之美,今人倘若继续吟咏赞叹之词需另辟蹊径。三峡之文化、精神、底蕴等概念随之诞生,这恰是后辈们的聪慧之处罢。文化探寻、追根溯源成了我们膜拜先人的最好方式之一。余先生带大家走上的“文化之旅”无不让我们感慨沉思。从文中看出,小作者对宁静的真境界有了一定的感悟。
Tags:一个,宁静,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