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学期末,又开始总结工作,静静梳理头绪,回顾一学期 以来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真是几多耕耘,几多付出,几多汗水,几多 收获。 一、提高课堂效益,追求课堂高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 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 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但要完全做到位,享受高效课堂的快 乐,却需要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我们组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前扎实备课: 要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我组老师首先从课前设计上下功夫。俗话 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 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以前在备课 时,老师们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 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 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首先,教学目标 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其次,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确定详实的教 学目标,以教材作为训练的载体,精心设计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有一定的收获, 形成一定的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 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 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 80%以上的学生掌握 80%以上的课堂教学 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 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 序渐进。 此外备课时教学设计还要紧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明 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 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坚持做到“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2、课上做好引导。 ①教师转变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学生在单位教 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 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 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②课堂还给学生 我组老师经过在一起研讨后觉得“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 老师表演的地方。”我们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这样就 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 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③科学的学法指导 3 我组教师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 了重要保障。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 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 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④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 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 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引起我 们组老师的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 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 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 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 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 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 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 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 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 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3、课后反思 我组的老师都能够及时的批改作业,作业按等级、书写、日期进 行批改,不但对本次作业的正确率作出评价,而且对字体的书写也做 出评价,并能对个别学生写上自己诚挚的批语或期望。 我们组老师还通过不同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天对自己 的讲的课都作出深刻的反思,每周还在学校网站上发表自己反思两 篇,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4、家校合力,时刻关注学困生 除了上课特别关注学困生以外,我们的老师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 间去学生家里家访,我们的老师认为“十次电话家访抵不上一次上门 家访。”上门家访是老师、家长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对孩子的 教育,除了语言外,还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眼神等传递情感。在教育 面前,如果没有形成家校合力,那学校教育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完满。 Tags:2013,年下,学期,小学,六年级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