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一体”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提出,是建立在山东杜朗口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提出的“以‘习’为中心的课堂变革”、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教育教学思想及征集部分教师对“三案课堂”考察报告提出意见之基础上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第一节 “三案一体”的提出 所谓“三案”就是“教案教学、学案导学、习案巩固教学”。 所谓“三案一体”就是将“教案、学案、习案”合为一体化,形成一份完整的导学案。 通过“三案一体”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三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反思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能够将教材、其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学”“习”,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课内和课外互动、相互促进,促进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效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二节 当前课堂教学环节变革背景资料分析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主要三个环节: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前“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刘荣青副局长提出的“以‘习’为中心的课堂变革”中的“习”。 “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温习、实习、练习”三层意蕴。 综合分析上述教学结构及变革思路,参考其他学校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后所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可分为六大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应用。 我校选择“三案·六环节”更为实际 ! 第三节 “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一、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1.“教案”:传统的“教案”往往是讲案,虽然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老师大多是站在教者的高度去编写教案、组织教学、测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常常是自编、自导、自演;学校要求学生要有预习,但往往是学生没有预习的时间、不知道预习的方法。 2.“学案”: 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3.“习案”:是在学生课前课后自主预习与巩固、课上主动探索、交流互动、知识建构的基石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编写三案,就是要求老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策划设计出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杜绝教与学的两张皮,实现由“教案型”向“导案型”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学和助学作用。 二、“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适合我校课堂教学的“三案一体”导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一)“三案”的结构体系 1.应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凸显有效性的课堂改革理念。 2.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 (二) “三案”的四步编写程序 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编制的三案既要体现共性,同时也要张扬个性。切忌不通过集体备课、不落实个体消化、不进行二次备课,拿着编写的三案就去上课。 三案编写四步程序为:个人主备 →集体研备 → 骨干把关 →个人再加工 1.个人主笔:立足学情、立足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形成供集体研讨的初稿(备课组教师可统筹安排,每个老师可有所侧重,有所分工,注意这是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 2.集体研备:集体研备讨论修订。年级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要进行充分研讨,体现集体智慧。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供教学使用的“三案一体”导学案,确保容量、难度适当,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3.骨干把关:根据“三案”的各个环节,骨干把关审核,要详细分析并提出修改思路,严格把关。 4.个人再加工:个人二次备课补充调整再加工。增强班级针对性、学情针对性,呈现个人课堂教学特点、特色。 (三)几点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三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三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4)一课一案,一节一案,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关注整体、环环相扣、分步实施、层层落实。 备课组和年级组要组织和交流研讨三案,分析三案的不同功能,准确定位各案功能,适当整合,统筹考虑。 (5)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学情,通过反思、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生成较成熟的三案。 第四节 “三案一体·六环节” 课堂结构: 三案一体:教案 学案 习案 六 环 节: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三案一体”导学案课堂结构参考样本 _____年级______学科 主备_____ 议课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审核 _____ 教时计划: 总___课时 本课为第___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_____ 学生名_____ 第___小组 小组长_____ 课题: 课型: 一、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 2.中考考纲: 3.本课目标: 二、重点难点预测 1.重点: 2.难点: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媒体和教具 五、教学流程 (一)自学质疑 (二)交流展示 (三)互动探究 (四)精讲点拨 (五)矫正反馈 (六)迁移应用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六、教与学的反思: 【字体要求: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 “三案一体”课堂结构解读 一、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 2.中考考纲: 3.本课目标: 教学目标环节要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 及“学科教学要求”来设定。 目标与要求: (1)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不能抄教学目标,用学生的语言具体写出本课应懂哪些知识,应会用哪些知识等,从学生角度出发,言简意赅,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二、重点难点预测 重点难点预测环节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等确定重点和难点。 “三案”中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或本单元的中考考点 (1)告诉他本课的重点难点; (3)告诉他要考的考点,激发他的重视程度; (4)预习中尝试做一做,学习(复习)中就去接触中考题; (5)也可以探究时做题目用。 三、设计思路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三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四、教学媒体和教具(根据不同学科及课型设定) Tags:中学,推出,三案一体,课堂,改革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