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其中有三个要素: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作为一个小学生,他如何确定自己应该学什么?他又如何确定自己怎么学?并且,他怎么能够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这三个学习的要素,都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组织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并不是小学生们自己就能够完成的,也并不是随着家长的期望就会自然提高的。 孩子如何才能自觉自愿自发地学习呢?首先孩子的内心要充满自信、愉快、积极的情绪和处于主动的状态中,这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果家长、老师不考虑到孩子的现状,不去分析现状,只一味地强迫孩子学,逼迫孩子学,孩子不仅学不好,反而厌倦学习,不愿学习。作为家长应把孩子引入到有自信、有成就、有满足的状态中去。因为不管什么人都具有自我肯定、自我张扬、自我发展的倾向,不管做什么事都想做好,想取得成功和愿望能得到实现,这就要靠我们去引导了。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过多的责备,从精神上放松,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从了解孩子个性和优势、短处入手,摸索出有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就会产生效应。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把一天学到的东西跟全家人分享一下;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 2、孩子为什么厌学?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萌发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1.因厌其师而倦其道 现实中,有不多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好,但由于心理的问题,而导致厌学,成绩下滑。为何成绩下滑?因厌其师,才逆其道,这是事实。由于教师在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对学生说了些过头的话,做出了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不能持之以恒;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好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增加许多的阻力,不断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十分必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3.过分看重分数 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看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分数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段学习情况,而不能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形成一套更具客观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评价标准。老师和家长应从不同的方面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人际交往问题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能正常地与同学进行交往,经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又不能很好地处理,最后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从而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因受到大同学的威胁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结交不良朋友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习期间社会交往群体的好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对于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个群体成员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结交的是一个消极的群体,那么在这个群体中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感受就会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就会产生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想法。 5.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 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习。有的学生甚至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地应付,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有了自信心。有些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情而为孩子指定了较高的目标,过高的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失败后挫折感往往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多次的失败则会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恐惧心理,最终导致厌学。目标定得太低实现起来过于容易又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为中等难度,可以近期达到。这就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则导致学生的厌学。 6.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实现美好愿望的条件往往是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 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 3、 孩子为什么学习困难? 在儿童行为问题中,学习困难最为普遍。这些儿童在学习中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粗心、写字的时候写错别字、漏字;简单运算也容易出错;对学习缺乏兴趣,作业稍多便烦躁、委屈;依赖性强,稍遇困难便放弃,往往要求父母给予指导和帮助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家长感到束手无策,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能做的事都做了。多数家长不了解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他们仅仅将问题简单归结为孩子不爱学习,不愿学习,没有上进心,所以家长似乎用了许多方法,其实都仅仅局限在说理、教育的层面上。 儿童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的能力,这几种学习能力所涉及的心理功能十分复杂,它们包括:1.感觉动作能力;2.知觉-动作统合能力;3.符号-阅读能力;4.逻辑-推理能力;5.自我监控能力。 这些学习能力在儿童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比如,在幼儿时期,感觉动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如果在这一时期动作能力落后,不仅易导致注意力问题,而且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上小学之后,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如果儿童视知觉和听知觉发展落后,他们的言语学习和数学计算都会受到妨碍。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涉及到更高级的大脑过程,即领会、理解的过程,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才有可能发展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才能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理解抽象的数量概念。 儿童学习活动的另一重要保证因素就是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不仅与智力有关,还与人格有关,体现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是一项最复杂、最高级的学习能力。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关心与培养、给孩子以自主的空间和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等,都有助于自我监控能力发展。 还有一个易被忽略的因素是成功的学习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越多,儿童就会越感觉到自己能控制学习活动,学习是有趣的、有价值的,能满足自我的进取需要。 总之,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智力、神经生理方面的问题,还有情绪、行为、兴趣、学习动机与策略等诸多因素,作为家长要关注自己的孩子,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Tags:如何,孩子,学习,产生,兴趣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