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现象——由“日记本失窃案”引出的思考

日期:2013-11-18 17:12 阅读:
    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容易犯错误。面对学生犯错误,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给予理解和宽容,讲求批评的艺术,善用惩罚,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心理辅导,耐心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超越自我,不断成长。

    这个学期,为了让孩子们记下自己成长的历程,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开始教学生学写日记。星期一早上,是我第一次收日记本批改,可一进教室,班长丁倩便哭着告诉我,她的新日记本不见了,我发动全班同学把教室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下午,我在批改日记本时却意外地发现,林雯雯的日记本不但和丁倩丢失的一模一样,连里面的字迹也赫然就是丁倩的。“这还了得,她小小年纪竟学会了偷,这可是道德品质问题。”我顿时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把林雯雯叫到办公室,准备好好教训她一顿。一进门,我便大声斥问道:“你难道自己没有日记本吗?”“有。”“那你为什么还要拿别人的?”“我,我不会写……”她怯生生地答道。我顿时愣住了,这才猛然意识到:这个六、七岁的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拿别人日记本的严重性,也不会考虑她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多大的麻烦,她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于是,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不再一味地指责,而是耐心地教育她:“拿别人的日记本是一种不道德、不受欢迎的行为,写日记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真实地记下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梦到的,你也一样能写出最好的日记。后来,在我的辅导下,她以《丢失的日记本》为题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日记。从那以后,林雯雯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她的日记也陆续在班级的“优秀日记展览”中展出。这件事后,我常想:如果当时我大发雷霆,一味地训斥和批评她,结果又会怎样呢?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一种是尚未出生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尤其容易犯错误。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就火冒三丈,疾言厉色,横加指责。这样做,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诚惶诚恐,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紧张。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面对学生犯错误,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心理辅导,耐心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超越自我,不断成长。

一、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给予理解和宽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各种各样,或好或坏的行为举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实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动机,去决定做或不做,进而采取一定的行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之间,他们的绝大多数错误行为其实都与日记本失窃案中林雯雯的行为一样,是在想当然的无意识中形成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要给予理解和宽容,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特有的智力水平、情感体验为出发点,真正思孩子之所思,想孩子之所想,在体察学生情绪感受和把握学生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先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通过诱导和观察,了解其行为动机,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批评,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在每一次错误中发现、成长。与成年人相比,孩子更需要在温暖可靠的信任中去学习和探索,去克服幼稚和错误。
    李明拿走了讲台上的三支粉笔,或许他是想到家里有一块小黑板,他在黑板上画的那幅画还没着色呢!又或许他是羡慕老师漂亮的粉笔字,也要当一会小老师,用彩色粉笔潇洒一回。对于学生的过失行为,教师先不要武断地下结论,冒然地训斥和批评,为什么不在理解儿童内心的基础上,先肯定李明爱绘画、爱书法的特长,鼓励他只要用功,定能成材。然后再指出粉笔是供教师教学所用,属于公物,如果个人需要,须经老师同意才能拿走,否则就是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在掌握了学生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脱节的心理特点后,采用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式,定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讲求批评的艺术。
    两个打架的“斗士”被叫进了办公室,仍不解心头怒火,互相争执着。我当时就想发作,可脑子里有个声音突然提醒自己,冷静一下,别冲动。于是我站在一旁,等他们发泄够了,我搬来两把椅子请他们坐下,给他们倒了杯水,然后问:“今天火气这么大,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我这么一问,两位同学反倒不安了,他俩一会儿偷偷看看老师,一会儿使劲揉搓双手,叹着气。这时,我才抓住“火候”,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你瞧,打架既伤身体,又伤友情,拳头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激化矛盾,让我来帮你们化敌为友,好吗?”轻声细语中,两人惭愧地低下了头……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切忌急躁、说教,要给学生留有表达空间。老师平和的倾听,会使学生安静下来,讲述他的烦恼和疑惑,心里话说出来,负面情绪就宣泄掉了。最重要的,会使学生受到影响,逐渐学会以平和的心态、交流的方式解决矛盾,获得自身成长。
    面对学生犯错误,我们有的教师往往“恨铁不成钢”,一味地批评训斥,以一种居高临下,粗暴武断的方式进行教育。其实,如果批评方式不当,不但会影响批评的效果,还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导致逆反心理,使以后的教育更难开展。因此,批评也要讲求艺术。
    首先,批评要出于爱心,要诚恳。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如何爱护儿童。”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育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泄愤整人。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应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找到融洽师生关系的共同语言,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使学生从心里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批评是一种关心和爱护,消除对峙心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爱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现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爱和受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其次,批评要选择恰当的场合和时机。同一质量的批评语言可因场合大小而变其力度,因此,批评一定要选择好恰当的场合和时机,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总的原则应该是“宁小勿大”,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在没有第三者的场时进行。
    再次,批评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性格、气质、年龄、性别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对于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思维灵活的学生,可采用“发问式”批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制、多愁善感的学生,可采用“婉转式”批评;而对脾气暴躁、娇生惯养、情绪不稳定或具有一定程度心理障碍的独生子,可采用“冷处理式”批评等。
    最后,批评要在否定中蕴含肯定,化批评为期望。在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中,要注意多用肯定性、启发性、开导性的语言和语气。千万不要动辄发火,出口伤人,以“不准”、“不行”、“不要”的语气下命令,或者以尖刻、冷酷的语气冷嘲热讽,一味揭短。要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打动学生,将严厉的批评化为期望建议,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

三、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善用惩罚。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往往会采用各种惩罚手段严厉惩处,有的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其实,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是惩罚,越需要尊重与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举一个例子吧。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班上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经常在教室里乱扔纸片:画过画的废纸,做过练习的稿纸,擦过桌子的脏纸,随手一扔,满地都是。为此,我不知说了多少回,但愤怒、斥责、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最后,我不得不采用严厉的惩罚:谁乱扔废纸,罚他拣纸三天,扫地一周。可结果罚来罚去,教室里仍是废纸满地,班级的卫生也越来越差。后来,我终于想了一个好办法,我在班上张贴了一张“看脚下一览表”,以监督学生不乱扔废纸。哪一天发现哪位学生脚下(自己座位下)没有废纸,便在表中学生的名字下面贴一朵红花,每天公布结果。开始,还要我提醒他们:“请看脚下”,大家才各自低头寻找自己座位周围是否有纸片。可一个星期后,学生开始自觉不扔纸片了,教室里变得整齐悦目,我也再也不用为惩罚学生而伤脑筋了。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惩罚应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是扭曲和泯灭自尊心,要使他们将老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对自己的学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是别忘了,成长是一个过程。今天的孩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朝气蓬勃,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他们又往往心灵脆弱,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所以,教育应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改错,给他时间改错。让我们尝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学生架设起心灵的桥梁,少一些抱怨、责怪和批评,多一些理解、帮助和表扬,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茁壮成长。
Tags: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