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一个女儿,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心扑在学习上,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一路高歌,毕业后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而立之年”已过了几许,婚姻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家人、同事、朋友操心不少,但都是一面之缘,再无了后话。她自己说,对男人“没感觉”。而对家人的唠叨埋怨,朋友的女儿是一肚子的委屈:“上学时不让谈恋爱的是你们,现在,挖空心思要把我嫁出去的也是你们,你们大人啊,真是自相矛盾的怪物!” 朋友女儿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剩女”“剩男”数量不断增多,这虽有对对方条件要求较高、暂未觅到合适对象的“客观”原因,但不少高学历、高收入未婚男女对异性没感觉、对恋爱没兴趣、不会谈恋爱、对婚姻家庭没有意识,也是造成“剩男”“剩女”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人们从小对孩子进行的“恋爱恐吓”是脱不了干系的。 太阳东升西落,春雨夏花秋果,此乃自然之道。人类繁衍生生不息,男女恋爱结婚生子,这也是自然之道。 一粒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要经历求学——求职——恋爱——婚姻——家庭这样一个自然和社会合一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生命之中,“恋爱”是“必须”的,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恋爱的质量越来越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因此,教会孩子“恋爱”应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恋爱不是洪水猛兽,恋爱更不是人生的禁区,恋爱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权利。纯真的恋情,不但不会受到打击,而且会受到人们的赞赏甚至是歌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把“恋爱”放到首篇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后的《牛郎织女》《白蛇转》《梁祝化蝶》《西厢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革命爱情,钱钟书与杨绛、林徽因和梁思成等名人的青梅竹马,忠贞一生,更是当今爱情的巅峰! 其次,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恋爱是“时限”的,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放纵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诸多的阶段,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这些阶段都就像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一样,是前后相继、不可逾越的,更是不可颠倒和逆转的,否则,就会过早地枯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任务就像植物生长一样是汲取养分,为开花,结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特别是初高中时期,是知识积累的最佳时期,人生道路分向的关键时刻,而非“恋爱”的黄金季节,我们的初、高中生朋友,一定要理智地对待爱情,虽可能有恋爱的愿望和冲动,但不能过早地“透支”爱情,否则,就像不到季节的果子,要么过时地脱落,要么青涩难食! 再次,要给孩子提供情感宣泄的机会,不要让孩子把感情过早地“专一”于某个人。孩子到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有恋爱的欲望,这说明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很正常。相反,如果到了青春期,孩子仍像一根木头,对男女都是一样的感觉,那孩子就有了生理或心理上的毛病,那才是不正常。因此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的恋爱问题,疏胜于堵,发现孩子的恋爱倾向,不是厉声呵斥,穷追猛打,将其一棍子打死,至死都不再敢谈恋爱,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走进他们的心灵,采取引导,疏通的办法,让孩子自己用理智渐渐控制情感,把情感的圈到与其年龄阶段大小合适的半径里。 从生理学上讲,人对异性都有着某种情感上的渴望,这种渴望不单单是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情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可以使这种“自然情感”得到释放,如果这种自然情感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往往就会在潜意思里转化为对某个人的感情专注,时间长了,就有转化为“恋情”的可能。因而,多给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特别是异性之间的正常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引领学生异性之间正常交往,防止学生早恋学生的一个有效手段。而现在的的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把孩子天天囿于在书屋,埋身于书本,很少有集体活动,同学之间,特别是异性同学之间很少交往,甚至没有了交往,使得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受到了极度的压抑,孩子不谈恋爱便罢,一但“勇敢”地涉入禁区,往往就听不进了任何的劝戒,一发而不可收拾…… 总之,爱情是美好的,恋爱是“必须”的,但恋爱是有“时段”的。对高中的学生而言,正象植物的生长期,应是长高长叶的时期,爱情之花还不到绽放的黄金期,面对孩子的爱情之蕾的萌动,我们大人要做提不是“当头掐掉”,而是要教会孩子什么是恋爱,什么时候当恋爱,对孩子萌动的爱情花蕾,要采取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恰当方式,让孩子自己理智的控制! Tags:孩子,学会,恋爱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