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万种精彩回眸中

日期:2013-5-27 10:59 阅读:

当今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今日单说第三怕——写作文。人常说,文无定法,但须有法,若是无法,自是没法,鄙人今日现身说“法”,希望同学们认真听法,人人得法,今后作文自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妙手成文,自然不在话下。请看下面一则故事——

        古代有一首奇诗——无名氏《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四片五片六七片;八片九片十多片,飞入花丛都不见。”

        相传这首诗是一个才子戏弄友人而作,当他吟前三句时,大家捧腹大笑,,认为才子愚笨不堪;当他吟出最后一句时,大家脸色陡变,惊喜叫好。

        诗的前三句皆平淡无奇,而末句却异常风趣,奇峰突起。正是最后一句对雪花去处的交代,才生发出冬雪无穷奥妙的意趣来。

        一首诗的结尾竟有如此神奇之处,何况一篇作文呢?

        如果把作文的开头比作小而美的“凤头”,那么结尾就是短小精悍的“豹尾”;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炸响,色彩缤纷,那么结尾就有如古寺的“撞钟”,余音绕梁;如果把好的开头比作一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婀娜窈窕之身的美人儿向我们款款走来,那么结尾就是她背影远去时的“回眸一笑”,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魅力顿生。

        结尾,古人称之为“收笔”,是文章的收束部分,它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画龙画凤,全在点睛。”文章的结尾就是“收口”和“点睛”的工作。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完成,是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是文章主题思想的升华,是作者感情的凝聚。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不能释怀。下面举例介绍六种常见的结尾方式。

        一、名言引用式的结尾

        巧引妙用,言简意赅;名言警句,启迪人心。

        用富有哲理的话或引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呈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

        如引用诗句写《创造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虚度光阴)……’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如引用歌词写《21世纪,你美吗?》的结尾:“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如何,我的心中都有一首歌: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拥抱着你的梦,让我们的笑容拥抱着明天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这种结尾方式是我们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引入式结尾时要注意与文意的一致,否则就会使其引用失去其固有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影响表达效果。

        二、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真情流露,感人至深;抒情议论,言近旨远。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是油然而生之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和激励感。

         如《花市》的结尾:“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又如吉林省一考生作文《花样年华》的结尾:“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它贯穿于奋斗与拼搏的历程中。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这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味隽永,读来如饮甘醇!

        使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抒情议论的“度”,防矫揉造作;抒情议论的语句切不可过多,需适可而止。

         三、升华主题式的结尾。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白居易言:“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中结束时,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来揭示中心、点明意义、拓展内涵,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方式的结尾由于以全文内容为依托,其实是中心的“明现”、“再现”或“复现”,能更好地彰显主题。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屏幕展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了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又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的结尾:“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强调指出能力大小次之,关键是要有这种精神,发人深思。)

        再如:《我的第一本书》的结尾:人不能忘本。

        文学写作有那么个原则: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比如:我们看到粉笔,在作文中就会化实为虚,说它是奉献,是牺牲,是知识的躯干。在文章结尾时,如果运用这种意化思维,将一个对象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这样收束文章,能“卒章显志”,提升主旨。

        四、首尾呼应式结尾。

        照应开头,关合严密;首尾呼应,文意圆和。

        契诃夫所言:“如果在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枪,那么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他挂在那里。“结尾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与开头相呼应,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一般情况是作者在开篇指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化,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突显。照应开头,按具体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回扣文题;二是照应开头。

        回扣题目: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似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又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到:“我要高度赞美白杨树!”

        照应开头: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既回扣题目又照应开头:《母爱》。

        此种方式结尾,使得文章全文结构严谨清晰,行文变而合度。

        五、排比总结式的结尾。

        排比总结,深刻有力;音节和谐,增强气势。

        文章用排比句或对偶句结尾,句式整齐,生动有力,提高表达效果。以这种方式结尾最能体现考生的文学功底,同时也是考生展露文笔才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排比句的内容或者呼应开头,或者再次点题。

        如2005年山东卷优秀作文《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的结尾:

        玫瑰与花刺相遇,各自告别了俗艳与尖刻,成就了傲视群芳与铿锵战将。

        乔丹与皮蓬相遇,各自告别了独角戏与狂傲,成就了历史上的神话公牛。

        你与我在生活中相遇,请告别猜忌与功名,成就双赢的和谐篇章,垒起更高的人生峰塔吧!

        作者在列举事例并加以论证后,在文章最后,用一个排比句再次点明主题。前面两个都阐述合作“双赢”的实例,最后一句直接点出“双赢”,照应主题与话题,并提升到“和谐”,让文章上了一个境界。

        又如北京高考佳作《说“安”》的结尾:

        安家,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为“知者”。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

        结尾化枯燥的说理为诗意般的排比铺陈个,而且情理交融,“文”“理”兼备。这样的结尾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还掷地有声。

        六、鲜明比喻式的结尾。

        鲜明比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含蓄隽永。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比喻可使形象鲜明生动,使道理通俗易懂。有名喻结尾式、暗喻结尾式和借喻结尾式等几种方式,其中暗喻结尾式和借喻结尾式在诗歌、抒情性散文等节奏性比较鲜明的文段中出现,可以减少文章的字数,增强文章的跳跃性,明喻式的结尾则适合大多数作品。

        如《善待自己》的结尾:“朋友,生命可贵,青春难在,成长不易,请善待每一天,让生命之树缀满香甜的果实,让成长的路上开满艳丽的鲜花!”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结尾,不但语言形象优美,而且还可以让自然朴素的事物或道理变的富有意蕴,隽永含蓄,悦人心性。

        如湖南考生佳作《那鱼 那鹰 那人》的结尾:“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结尾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倾诉情感,点明心境,又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极具艺术魅力。

【后记】

        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识,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文无定法,结尾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必须根据自己作文的写作实际,选择最恰当的方式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为文章写上一个好的结尾,我们平时注重“四勤”: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和勤积累。好的结尾是在自己平时扎实训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方式,考场充分发挥的结果。

        (近人林纾)在《春觉斋语文》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学习写作者:“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结穴”就是结尾的意思,可见对文章结尾的重视;强调了对文章结尾的经营,应该像对待自己的晚节一样重视。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文章结尾应是万种精彩回眸中。

Tags:万种,精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