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家长如何培养能拿“大主意”的孩子

日期:2013-2-19 10:50 阅读:

  应试、择校,孩子苦不堪言,家长忧心忡忡。如今,在高考指挥棒外又添了一个留学指挥棒。不管目标是国内还是海外,家长总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挤进最有竞争力的学校。为此,孩子们必须过关斩将参加层层考试。

        学生们围着高考、留学双重指挥棒转,比起听任高考这一根指挥棒支配,应该说是个进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在教育上迅速融入世界体系中。各国高等教育 的选才标准、教育观念不一,为学生和家长开辟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一些孩子从小就要对付高考和留学的双重要求,负担过重是必然的后果。更为糟糕的是, 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大多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单一塑造,对于国外的教育哲学懵懵懂懂,往往用解读高考指挥棒的方式来解读留学指挥棒。所以,如今市面上的留学服 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假骗钱的中介,雇佣写手代办申请;另一类就是应试辅导,即各种SAT、托福的补习班。

        这样的状况,对于下一代 的成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即使是那些很有出息的孩子,也渐渐养成了被动的“应试人格”。他们从小就要应付外界排山倒海而来的要求,结果被搞得精疲力尽,难 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时间发展和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曾受朋友之托为年轻学子提供留学咨询。令我惊异的是,许多孩子学业不错,但对于自己未来的设 想却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连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都说不清。

        那些向往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的家长似乎没有意识到,美国的精英教育期待孩子成 为他们这一代人中的领袖。这里最需要发展的才能,是孩子要有自己的 “大主意”,能够独立作出重大的人生决定,能想别人所不敢想,用自己的理念来塑造社会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或“领导力”。而这些素质,首先 要建立在一种“能动性人格”的基础上。

        如今的孩子一切接受家长的安排。他们当然不会也不应该怀疑,家长一切都以他们的长远利益为核心。问题是,你跟家长们聊几句就知道,这些疯狂为孩子的未来进行“顶层设计”的人,自己其实也很迷茫,不知道怎样做才“对”、才“有用”,只会盲目跟风。

       也许有人会指责我:你在美国站着说话不腰疼,体会不到国内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对此,我有两点作答:首先,我自己就是高考制度下的产品。我们1979年考 大学时,竞争的严酷性比现在高数倍;第二,美国的“升学战”也如火如荼,我自己13岁的女儿每晚11点以后睡觉,早上7点以前起床,六七个小时的睡眠成了 生活的常态。在我看来,问题不是压力大小,而是如何超越压力,培养孩子的能动品性。

       许多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全球教育正在发生的变化, 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把握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按说,“升学战”不断加温,主要是因为所要升的“学”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有价值才对。事实上正好相反:我 们让孩子所升的“学”,正在日益贬值。最近十几年的大学扩招,使学生人数翻了数倍,一些大学生就业可能比工人困难。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高中生年年减 少,再加上有条件留学的家庭增多,中国的大学将面临招不到学生的 “空校危机”。在大学求着学生来就读的时代,高考的意义也将有所改变。与其跟着高考指挥棒消耗孩子的青春,为什么不专注于培养真正能让孩子成功的品格,比 如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追求理想的激情?

        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但是,美 国教育费用不断上涨,大学的普及使许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大学值不值得读,成为这几年最流行的公共教育话题之一。更不用说,一般的美国大学几乎是来者不 拒,缺乏高等教育原有的竞争性,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质量的下降。最近几年抨击美国高等教育的著作层出不穷,其核心主题是,大学生不学无术,缺乏应付实际生活 的基本技能。试问:这样的大学值得你一年花几万美金吗?

       有人也许会问:不在“升学战”中死拼,又有什么其他的路可走?孩子享受了优秀 的教育,才能掌握靠得住的技能。恰恰也正是在这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过去,高等教育全都垄断在大学手里,除了“升学战”这条狭窄的道路外别无他途。 如今,网络教育迅速崛起。如果你在网上能够免费或者廉价地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等世界名校中顶尖教授的课,为进入中国一所二流大学而“打破头”还有什 么意义?我曾把这种网络教育的革命称为“高等教育的海啸”,其对传统高等教育会产生摧毁性的打击,而对下一代的学生来说,则是“天上掉馅饼”般的福益。

       我们怎样才能接住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良好的英语,二是学生的能动性人格。中国的家长不妨立足于这两点来调整培养孩子的战略。

Tags:家长,如何,培养,能拿,大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