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问题确实应当听取各方意见。今天读了赵京10月4日的文章《从高速公路免费谈异地高考》(本文后附有原文),觉得赵京老师的观点中也是很有道理的。虽然他的文章是10月4日早上发出的,没有看到后来几天免费高速的情况。显然赵京老师在黄金周前几天在家一边“品味”网络报道的免费高速拥堵,一边联想到异地高考放开后的局面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计划第二天(10月5日)驾车外出,由于恐惧拥堵,打算凌晨一点钟出发。其实他已经有点过虑了。这次黄金周北京周边高速到了2号以后基本一路畅通了。10月3号至6号晨雾都驾车出行,市内市郊都走过,没什么问题。根据后来媒体对黄金周结束前免费高速路况的报道,也没有再次出现黄金周之初的大面积拥堵。 貌似广泛实现“异地高考”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即完全无条件允许任何一个考生以北京学生身份参加高考。这样很快就没有人羡慕北京的考生了。因为,充分实施异地高考,完全无条件地允许考生以北京学生身份参加高考,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快就会达到甚至超过山东高考的人数,那么北京就会成为新的“山东”。但是在没有解决户籍制度的前提之下,广泛的“异地高考”又无从谈起。 我们相信那时候没有人再愿意来北京高考了:由于考生人多招生计划有限,北京高考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北京由于人满为患,出门就堵车,地铁公交也挤不上去,住房租房价格天下最高,空气污染出门戴口罩,停水停电成了家常饭便,南水北调已经不够用,附近省份无水可调,北京需要考虑从喜马拉雅山或者天山山脉调集雪水才够用,清华北大在考虑向边疆迁校,甚至中央政府考虑迁都。北京户籍考生也许需要强烈要求到山东、河南去高考了。。。这未必是天方夜谭。我们相信非北京户籍的家长们费尽千辛万苦到北京谋生,绝对不希望北京成为这个样子。而北京市民就更不愿意了,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根据今天人民日报文章《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路还有多远》报道:“据统计,在北京读小学、初中的随迁子女有近48万,相当于本市户籍同龄学生的半数”。这可是异地高考没有放开时候的数据,还没计入学龄前婴幼儿。如果放开,将是一个什么情况?还有多大的增量?我国有的是数据专家,让他们预测一下吧! 记得上下班挤公交车的时候,当一位乘客还没有上车,在拼命往上挤,售票员让他等下一趟车,司机在设法关上车门。这个时候作为车下的乘客知道等下一辆也还是这么挤,就希望司机再晚一点关门,希望车上的乘客再挤出一点空间让他上车;而车上的乘客则希望这位乘客别上了,等下一辆车,希望司机关门赶快开车。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车下的人和车上的人两种角色。站在不同角色,思考问题就不相同。具体到某一次乘车,这位车下的乘客努力挤上了车,问题解决,大家相安无事。但是每天都发生这样的拥挤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不是你今天挤上车了问题就解决了,需要从长计议,例如需要增开车辆,增开相同方向车次,增大车的容量等办法才能解决。异地高考方案也是这样,如果急于放开后仅仅2013年一年相安无事就相当于车下的乘客勉强上了车,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并不意味着今后还会相安无事。这就是一个方案必须经得起未来考验的原因。 晨雾认可赵京老师的一个观点,如果异地高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孩子考试的问题,想办法是能够解决的,因为是涉及到教育部门的事情,其中很多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但是目前所说的异地高考是想高考录取公平的问题,则不那么简单。不可能不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相联系。 张千帆教授等30名学者上书国务院的建议方案中却有某些合理之处,但是其要求2013年立刻实施方案的理由看似合理,其实是十分近视的,绝对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巨型城市怎样制定异地高考的门槛,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Tags:假如,异地,高考,完全,放开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