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优秀教学设计

日期:2015-12-29 09:20 阅读:
1课时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法。本节课就利用这些知识为基础引入函数的零点。

3重点难点

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求法;利用函数的零点作简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

(1) ;(2) .

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

教师活动:第二个方程我们不会解怎么办?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考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地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走出自己给自己画定的牢笼!这样我们先把所依赖的拐杖丢掉,假如第一个方程你不会解,也不会应用判别式,你要怎样判断其实根个数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 的图象。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用屏幕显示表格,让学生填写 的实数根和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

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教师活动:我们就把使方程成立的实数x称做函数的零点.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板书(一、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f(x),使方程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教师活动: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零点就是使函数值为0的点?

学生活动:对比定义,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结合函数零点的定义和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认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究竟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板书(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

教师活动:检验一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种关系。如果已知函数y=f(x)有零点,你怎样理解它?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对于函数y=f(x)有零点,从“数”的角度理解,就是方程f(x)=0有实根,从“形”的角度理解,就是图象与x轴有交点。从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知道,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也是等价的关系。所以函数零点实际上是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的一个统一体。

在屏幕上显示:函数y=f(x)有零点

              

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教师活动:下面就检验一下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学生活动:由四位同学分别回答他们确定零点的方法。画图象时要求用语言描述4个图象的画法;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作出图象(在接下来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时,图象会成为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很好的参考)。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零点的定义,还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在这些知识的探究发现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收获,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能不能解决 的根的存在性问题?

学生活动:可受到化归思想的启发应用数形结合进行求解。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学生所论述的解题过程。这种解法充分运用了我们前面的解题思想,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将一个图象不会画的函数转化成了两个图象都会画的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解决实根存在性问题。看来我们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

教师活动:如果不转化,这个问题就真的解决不了么?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y= 的图象不会画,那我们能不能不画图象就判断出零点的存在呢?




教师活动:我们看到,当函数图象穿过x轴时,图象就与x轴产生了交点,图象穿过x轴这是一种几何现象,那么如何用代数形式来描述呢?用屏幕显示 的函数图象,多次播放抛物线穿过x轴的画面。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象,得出函数零点的左右两侧函数值异号的结论.

教师活动:好!我们明确一下这个结论,函数y=f(x)具备什么条件时,能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

学生活动:得出f(a)·f(b)<0的结论。

教师活动:若f(a)·f(b)<0,函数y=f(x)在区间(a,b)上就存在零点吗?

学生活动:可从黑板上的图象中受到启发,得出只有在[a,b]上连续不断的函数,在满足f(a)·f(b)<0的条件时,才会存在零点的结论。




教师活动:其实同学们无形之中已经说出了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那就是零点存在性定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点。板书(三、零点存在性定理)。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 ·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 内有零点.

          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教师活动:这个定理比较长,找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读出定理。

教师活动:大家注意到了么,定理中,开始时是在闭区间[a,b]上连续,结果推出时却是在开区间(a,b)上存在零点。你怎样理解这种差异?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零点存在性定理,但同学们真的那么坦然么?结合黑板上的图象,再结合定理的叙述形式,你对定理的内容可有疑问?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图象,大致说出以下问题:

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会是只有一个零点么?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就一定没有零点么?

3.在什么条件下,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

教师活动:那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黑板上的图象举出反例,得出结论。

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只能确定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有几个不一定。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也可能有零点。

3.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下,如果函数再具有单调性,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不用画出图象也能判断函数零点是否存在,存在几个了。那解决 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应该是游刃有余了。

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2)

学生活动:通过对零点存在性的探究和理解,表述该问题的解法。




教师活动: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了,但最重要的,也是贯穿本节课始终,起到灵魂作用的却是三大数学思想,即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才是数学的灵魂所在,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对我们解决问题起着绝对的指导作用。愿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体味、感悟、应用、升华!



1.函数f(x)=x(x2-16)的零点为(  )

A. (0,0),(4,0)       B.0,4     C. (–4,0),(0,0),(4,0)     D.–4,0,4


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且f(x)在 上有一个零点,则f(x)的零点个数为(   )

A.3        B.2      C.1       D.不确定


3.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有如下对应值表:

x

 1

  2

  3

  4

  5

 6

 7

f(x)

 23

  9

 –7

 11

 –5

–12

–26

那么函数在区间[1,6]上的零点至少有(   )个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函数f(x)= – x3 – 3x + 5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为(    )

 A.( – 2 ,0) B. (1,2) C. (0,1) D. (0,0.5)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

(1) ;(2) .

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

教师活动:第二个方程我们不会解怎么办?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考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地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走出自己给自己画定的牢笼!这样我们先把所依赖的拐杖丢掉,假如第一个方程你不会解,也不会应用判别式,你要怎样判断其实根个数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 的图象。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用屏幕显示表格,让学生填写 的实数根和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

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教师活动:我们就把使方程成立的实数x称做函数的零点.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板书(一、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f(x),使方程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教师活动: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零点就是使函数值为0的点?

学生活动:对比定义,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结合函数零点的定义和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认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究竟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板书(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

教师活动:检验一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种关系。如果已知函数y=f(x)有零点,你怎样理解它?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对于函数y=f(x)有零点,从“数”的角度理解,就是方程f(x)=0有实根,从“形”的角度理解,就是图象与x轴有交点。从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知道,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也是等价的关系。所以函数零点实际上是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的一个统一体。

在屏幕上显示:函数y=f(x)有零点

              

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教师活动:下面就检验一下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学生活动:由四位同学分别回答他们确定零点的方法。画图象时要求用语言描述4个图象的画法;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作出图象(在接下来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时,图象会成为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很好的参考)。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零点的定义,还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在这些知识的探究发现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收获,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能不能解决 的根的存在性问题?

学生活动:可受到化归思想的启发应用数形结合进行求解。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学生所论述的解题过程。这种解法充分运用了我们前面的解题思想,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将一个图象不会画的函数转化成了两个图象都会画的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解决实根存在性问题。看来我们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

教师活动:如果不转化,这个问题就真的解决不了么?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y= 的图象不会画,那我们能不能不画图象就判断出零点的存在呢?




教师活动:我们看到,当函数图象穿过x轴时,图象就与x轴产生了交点,图象穿过x轴这是一种几何现象,那么如何用代数形式来描述呢?用屏幕显示 的函数图象,多次播放抛物线穿过x轴的画面。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象,得出函数零点的左右两侧函数值异号的结论.

教师活动:好!我们明确一下这个结论,函数y=f(x)具备什么条件时,能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

学生活动:得出f(a)·f(b)<0的结论。

教师活动:若f(a)·f(b)<0,函数y=f(x)在区间(a,b)上就存在零点吗?

学生活动:可从黑板上的图象中受到启发,得出只有在[a,b]上连续不断的函数,在满足f(a)·f(b)<0的条件时,才会存在零点的结论。




教师活动:其实同学们无形之中已经说出了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那就是零点存在性定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点。板书(三、零点存在性定理)。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 ·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 内有零点.

          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教师活动:这个定理比较长,找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读出定理。

教师活动:大家注意到了么,定理中,开始时是在闭区间[a,b]上连续,结果推出时却是在开区间(a,b)上存在零点。你怎样理解这种差异?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零点存在性定理,但同学们真的那么坦然么?结合黑板上的图象,再结合定理的叙述形式,你对定理的内容可有疑问?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图象,大致说出以下问题:

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会是只有一个零点么?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就一定没有零点么?

3.在什么条件下,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

教师活动:那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黑板上的图象举出反例,得出结论。

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只能确定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有几个不一定。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也可能有零点。

3.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下,如果函数再具有单调性,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不用画出图象也能判断函数零点是否存在,存在几个了。那解决 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应该是游刃有余了。

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2)

学生活动:通过对零点存在性的探究和理解,表述该问题的解法。




教师活动: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了,但最重要的,也是贯穿本节课始终,起到灵魂作用的却是三大数学思想,即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才是数学的灵魂所在,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对我们解决问题起着绝对的指导作用。愿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体味、感悟、应用、升华!



1.函数f(x)=x(x2-16)的零点为(  )

A. (0,0),(4,0)       B.0,4     C. (–4,0),(0,0),(4,0)     D.–4,0,4


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且f(x)在 上有一个零点,则f(x)的零点个数为(   )

A.3        B.2      C.1       D.不确定


3.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有如下对应值表:

x

 1

  2

  3

  4

  5

 6

 7

f(x)

 23

  9

 –7

 11

 –5

–12

–26

那么函数在区间[1,6]上的零点至少有(   )个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函数f(x)= – x3 – 3x + 5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为(    )

 A.( – 2 ,0) B. (1,2) C. (0,1) D. (0,0.5)



赵燕国评论 
  • 优点:

    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情,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

  • 缺点:

    例题太简单了

曹明春评论 
  • 优点:

    内容紧扣教材,课件制作美观易操作,难易适中。

  • 缺点:

    几乎是教材上的内容,自己的创新点少了点。

Tags:3.1.1,方程,函数,零点,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