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我的心灵却没有丝毫悸动,正当我在苦苦思索自身的价值的时候,一个新鲜的词语悄悄地走进了我的世界,并慢慢触动着我的心灵,他就是“理想课堂”。 那是本学期第二次学科培训,教研员向我们介绍了“理想课堂”这个新名词。想来有些好笑,当时自己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反而还错误的以为是“升本教育”,心想,“升本教育”与我有什么关系啊,可是当教研员让来自敬仲中学的李晶老师上台介绍“理想课堂”的时候,我渐渐的明白是“理想课堂”而不是“升本教育”。而他的一句话当时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她说“相信孩子是有无限的潜能”。可也仅仅是触动,并没有引起我对理想课堂的关注,相反,我对此还有些抵触。 直到两个星期前,学校组织我们去敬仲中学听课学习,在听完李晶老师的一堂升本课后,我突然对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升本的课堂上,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每一个学生学生都有机会自信大胆的展示自己,他们的表现是如此的自然、大方,他们的展示总是会被老师同学同学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没有丝毫的紧张与畏惧,课堂气氛是如此的轻松愉快。我被孩子流利的口语所打动,被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没有老师的参与,学生完全可以顺利的完成课堂任务。我为孩子们所表现出的这种巨大的潜能而吃惊不已。 就在一周前,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我的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现在正提倡“理想课堂”和“理想课堂”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模式,自己听了这么多课,何不吸取其精华,大胆的尝试一下这种教学方法呢?抱着这种个想法,我决定上一堂“升本课”,当时心中也有一丝担忧与不安,因为毕竟自己对这种教学模式还只是略知一二,不过我还是决定大胆的尝试一下。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与准备后,这节课不但进行的很顺利,而且孩子们的表现也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他们从来没有像这节课这样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并出色的完成任务。我不禁感慨:当生命被激扬起来的时候,它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这种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力量可以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课堂上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快乐的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显现,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师觉得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他最终带来的是学生的创造力被压制,学校中死气沉沉这一系列沉重的代价。然而一直以来,一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致力于教育工作的前辈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带地有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呢?经过大胆的探索实践,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理想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接受。“理想课堂”提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主张让教育回家。“理想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索,突出合作”。然而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师本”为主,“理想课堂”作为一种刚刚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可是任何新生事物,只要符合发展规律,它迟早都会慢慢成长壮大起来,日渐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生命的健康生长。而理想课堂是与之完全吻合的。他强调“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强调学生的健康生长。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自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记得有人曾经问过郭思乐教授这样一个问题:“教学是什么?”他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理想课堂”理论的智慧之光。也很好的回答了“什么是教学”这个问题。教学最肤浅的层面就是“教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说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爱上学习,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把自己从教学中解放出来”。 真正的理想课堂应当是这样的: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要充分尊重依靠每一个个体,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尽情的绽放出缤纷的色彩。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过充分的张扬,孩子们的创造力才能够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才能够尽力显现。 接下来,我想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谈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上好升本课。 走进理想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事实上,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是需要老师动一些脑筋的。 首先,要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机会。 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Part A部分的课本剧排练和表演就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Part B的单词竞赛,Part D的游戏和解决点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当中。 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互演;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每个unit的最后一个课时,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表演完了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交换角色表演或拓展表演。 其次,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 我对相对固定的六人小组成员作了明确分工: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三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四号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汇报,五号六号当组员,参与讨论。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段时间后(可以是一周、两周或一个月一次),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员的下次当记录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同时,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很大的不同。我的做法是,将个人间的学习竞争变为小组间的学习竞争,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要遵循“大表演——小认识——勤熟悉”的教学途径。 “大表演”指小学的生本英语以课本剧的学习和表演为中心。在前置性预习时,学生先学课本剧,为表演作好准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自由组合小组、大组竞赛等形式,学习和表演课本剧;在学完一课之后,又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改编、表演,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对课本剧进行整合和拓展表演;课后,学生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或亲人表演课本剧。 这一系列步骤,每个都和表演息息相关。在一遍又一遍的表演中,学生自然地学会英语、熟悉英语。实际上,“大表演”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不断重复、不断运用的语言环境。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的确,生命有多美,理想课堂就有多美。理想课堂让生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Tags:生本,教育,课堂,焕发,生命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