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创设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融和关系

日期:2012-3-10 20:31 阅读:

一直以来,学校、家庭、社会组成教育的主要网络被大众认可,其中家庭作为学生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阵地以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懂得教育的重要,不等于懂得正确教育孩子,特别是在近些年网络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显得有些无力招架了,从这一点来看,学校和家庭应当是志同道合的盟友。在很多学校,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除了家长学校,定期家长会等常规形式外,主要是通过电话、校讯通网络平台等通讯手段和家长进行每日联系。联系的内容是每日家庭作业,孩子的最近表现,学校最新动态,家庭教育的知识等等。

但是,尽管学校和家庭的目标相同,但是往往不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愉快地合作。问题就在于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合作关系如何趋于融合,这是影响能否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的极其微妙而重要的因素。如何才能家校互动,使得家庭和学校融合共同开展好学生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了解家长

    今天,教师的工作比过去要复杂得多。教师不但要了解传统的家校关系所包含的问题,还必须用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架构来审视家庭,以弄清家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当我们在为当班主任做准备时,可能还没有仔细想过与我们未来的学生的家长建立联系的问题。我们可能更重视班级管理的观念或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实际上,理解家长,了解他们对他们的孩子和学校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对家长观点的了解,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因为教学是变化不定和无法预计的,而且需要同时关注整个班级,我们在理解学生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更多地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因此要尽可能地多了解其家长以及他们的观点。

     学生家庭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完整的家庭单亲家庭混合家庭。在此基础上,借助家庭的收入来源;家庭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家庭的结构;个体家庭地差异这四个影响家庭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这是学习与家庭成功合作的第一步。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现代家长存在的一些特点:

     1、与孩子的依恋。这一点是还没有做家长的教师很难体会的,我也是从对一位身为教师的母亲和她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的相互依恋长达一学期的观察得出的。只有自己有孩子而且理解那种无法理解的爱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家长的一些不理智的态度。

     2、家长权力失控。很多家长都是想管好孩子,但存在不会管,没时间管,或根本不管的问题却相当严重。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让家长更加深远地明确养育的责任。

    3、家长的脆弱、敏感。认识到家长对他们的孩子是多么脆弱和敏感的教师,将更容易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即使是家长请你告诉他们关于孩子在学校里表现的真实情况,其实,他们内心里也很不愿听到关于孩子的负面消息。我们不难发现,当家长比较痛苦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理智地看待问题。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过得不快乐时,他们会感到受到伤害。孩子在学校里有困难(比如有学习障碍)的家长可能对他们的孩子的情况有防御和抵触心理,他们常常不承认这一点,从而使孩子不能受到更合适的教育。

    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引起注意,近年来许多家长与学校恶性冲突的现象来源就是因为这点。我们要知道问题孩子的家长是非常敏感的这一事实,记住我们觉得受到伤害的一些情形,以便于能理解家长的感情。我们可能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来表露他们的担心。

   另外我们还要了解家长的工作负担。对家长自由时间的了解和掌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家长可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或者完成其他学校布置的任务。了解到这一点,可能会影响我们以前关于应该在家里完成的学校作业的决定。这些情况告诉老师布置作业时要有层次,能因情(具体情况)布置作业,检查时也应因情检查。

    第三,我们要关注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因为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孩子的态度,还影响了孩子在班上的表现。其次,当家长对学校表现出支持的态度时,将对我们教师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会使我们感到受到重视并且有助于我们坚持自己的职业。我们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时常因为感受到家长们对自己的支持,因此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二、     建立平等的关系

    其实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可以感觉到,我们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许多家长都认为我们潜在掌握了使孩子们在学校生活愉快或者困难的权力。许多他们都勉强而小心翼翼地处理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能会发泄到儿童身上。

    另外也有很多家长把教师看作教和学的权威、专家,他们常常怀疑他们自己在养育过程中形成的专门技能。如果我们真正希望父母能成为我们教育的合作者,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和家长对交流位置的认识。

1、         积极地倾听

    要建立起两人或者以上有效交流的关系,关键在于积极地倾听。在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说话者能够使用常用的、但带描述性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不带有任何的价值判断。但是如果对方不倾听,即使是最有才华的演讲者也不会形成真正互动式的交流。积极地倾听首先是一种态度。对我们来说,积极地倾听家长的话,能传达出我们参与真正的双向交流的愿望,这反过来就开始使家长的地位倾向于平等了。当我们开始倾听,并带着理解与同情做出反应时,双方的信任和尊敬就开始发展了,这时候你会听到家长们会大声地说话,同时当你说话时,他们也能积极地、理智地倾听。

    2、诚实

   我们和家长的双向交流必须建立在开明和诚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有一方感到被人操纵或者欺骗了,交流就会停止。相信这点我们都能做好。比如在非常敏感的收费问题上,我通过家长会或信的交流让家长知道所交的费用要用于何处,家长们都很支持,而且也会站在教师和学校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诚实的交流会促进家校成功合作。

    3、要注意交流的时机和方法

    我们和家长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最初的交流应该是在孩子入学报名时,这时的交流会被看作是家长询问和获得有关学校信息的机会,也是学校从家长那儿搜集孩子的重要信息的机会。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大多用口头和书面两种方法来交流最初的信息,如第一次全面家访,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问卷调查,家长学校等活动。

     与家长们建立了最初的交流后,我们要在平时注意建立和维持这种交流。

我们一般都是在家长接送孩子时,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被称为非正式定期交流。对家长来说,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谈话机会。带着对父母的尊重和对孩子的真正的关注而进行的偶然的交谈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

     对没有时间或不能按时接送的家长,我们一般都用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但对于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家长认为老师的电话或短信都是告状的,只有在孩子生病或品行不端时才会通知他们。我们在一年级刚开始与家长用这种方式交流时很注意电话和短信的内容,第一个电话或第一条短信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孩子积极的正面的消息。所以后面的电话和短信,就算不是积极的正面的,也比较容易让家长接受。

       三、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班级活动

       1、用调查表了解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和想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进行归类整理。

    2、调查愿意参与学校、班级活动的家长人数及动机。

       3、充分运用家长资源。请家长作为教师的身份走进班级,为学生组织一些由家长策划的课外活动。

 

Tags:创设,学校,家庭,合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