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重点课文(古诗文)知识要点 《童趣》知识点概括 一、填空 全文紧扣题目《童趣》,第一段以“物外之趣”四个字点明主旨,二三四段分别写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三件事来具体表现,并分别用“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呀然一惊”来表现当时的心情,始终围绕一个“趣”字来写。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 拟nǐ作 藐miǎO小 鹤唳lì 怡yí然 土砾lì 壑hè 癞lài虾蟆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11、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12,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13、以土砾凸者为丘 砾:小石块,瓦砾 另: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或用法。 1.使之冲烟而飞鸣(它,指蚊子)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它,指蚊子)(此,这,指蚊子如鹤飞舞的景象) 4.观之兴正浓(这,指二虫相斗的景象) 5.物外之趣(的) 6.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 7.驱之别院(它,指癞蛤蟆) 四、成语积累: 1、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笨重大的事物。现用来比喻外强中干的事物。 4、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神疑鬼。 五、用原文填空(背诵)。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六、翻译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底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于是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身心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5.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微小的东西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昂着头看这种景象,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 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8、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9、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 10、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七、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观 ——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蛤蟆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2)丑——美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3作者是 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观察——联想,想象——物外之趣 4、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5、“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6、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7、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9、、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只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动植物,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和想象,就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美,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0、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1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3、启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2、文章记叙了几件事情突出‘“物外之趣”? 答:①夏日观蚊如群鹤舞空(拟蚊为鹤,作青云白鹤观) ②神游丛草间(视丛草为林、虫蚁为兽)③观二虫斗,鞭蛤蟆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1、积累文中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Tags:七年级,上册,重点,课文,诗文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