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关爱不等于溺爱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孩子的思维特征。但是,有些家长对这种情况没有把握“尺度”。事事顺从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在家长的“翅膀”下,这些孩子逐渐形成“我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的思维逻辑,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同伴渐渐远离了她。如果长期缺少同伴交流,这些孩子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从表面上看,家长很爱孩子,但从终身发展来看,其实是害了孩子。 对策: 1、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是作为孩子同伴交往的管理存在者,并不是保护者、救生员,不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什么都管,什么都干预,代替孩子解决人际冲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孩子发生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2、塑造宽广的心灵。可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帮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家长要做好榜样,让孩子明辨是非,让他们知道耍赖哭闹是没有用的,好的玩具应该与小朋友分享。 3、授孩子一种技能。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与朋友交往的机会,教会孩子一些交往语言,如需要别人手中的玩具时,可以这样说:“借给我玩玩好吗?”“我用这个和你交换行吗?” 二、严格不等于专制 有些家长认为,我是一家之主,孩子应该唯命侍从,孩子有一点不合家长的意思就横加指责,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比如在一次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观摩孩子上课时,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很开心,到了实践操作的时候,小朋友都纷纷动起手来了。有的拿尺子,有的拿小棒、铅笔开始测量了。这时,豪豪小朋友正埋着头,还没有动手。他妈妈坐不住了,立马从教室后头冲到了教室最前面(豪豪坐在第一位),上来就打孩子的手,边打边指责:“你在干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开始了,你还不快点!你的手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豪豪一紧张,就更不知所措。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豪豪的妈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从豪豪的表现可以看出,妈妈平时比较重视知识灌输,而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家庭教育并不局限于教会孩子认字、背古诗或算数学题,如果家长们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智能发展水平,一味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孩子,这种不当的期望与要求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自信,养成不良性格和习惯,达不到家庭教育的真正效果。 对策: 1、了解孩子。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解放孩子。从书本上走出来,家长可以利用饭后休息散步或带孩子外出旅游的机会,引导孩子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商店里的商品、田野里的花草树木及季节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让孩子在实际的观察体验中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3、锻炼孩子。家长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所谓心灵手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的多种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放手不等于放任 有部分家长受到家庭教育思想的片面影响,认为从小要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可以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将来长大了自然会有出息。或者有部分家长认为,我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管孩子。所以,这部分家长就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 有这样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其实,家庭教育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进入学校之后,教育孩子仞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事,双方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家长要为孩子作好表率,同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对策: 1、转变观念。家长可以看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杂志书籍,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增加交流。组织家庭聚会、亲子活动,家长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习他人良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3、现场学习。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观摩教学等活动,要积极参加。要去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看看老师和别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Tags:关爱,不等于,溺爱,家庭教育,三点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