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拥有和谐的班集体是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那么,老师与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 一、进行和谐的班级管理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和提高自己。所以,班级管理必须采用民主的方法,才能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1. 制定班规 班级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是让所有学生来遵守的,因此它的制定不能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才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比起被迫服从别人强加的制度,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认同。从班规的内容来讲,必须明确指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必须尽量少出现惩罚的字眼,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非常反感,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班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不能落实。 2. 班级管理 班级难在它的管理,主要是因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所以,若能让班级学生共同管理班级,让他们体验到班级主人的责任,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因此,在任命班级各个班干部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某个学生身兼数职的情况。还可以设立值日班长等制度,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好这个集体,从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 处理问题 一个班级往往都会有几十个学生,因此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呢?是不是班主任把相关学生叫到办公室教育甚至是斥责一通就可以了呢?如果这样做,问题也许会得到暂时的解决,但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可能并不满意,只是不敢提意见。长此以往,老师与学生之间就会由于缺乏交流而产生越来越深的隔阂,班级工作就会愈发显得困难重重。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处理建议。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建议,教师再采纳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教师的想法与学生提出的方法极不一致,也应该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提出。以这种集体的形式提出意见,对学生影响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好。这样,学生会体验到自己能参与班级的每一件事,他们与老师、与班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让学生多参与班级问题的处理,能使班级氛围更融洽、更和谐。二、促进和谐的个性发展 要想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关键仍在每个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应该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得促使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充分展现特长。 1. 承认并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差异 一个班集体,需要有一些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反之,学生的表现好了,这个班级也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但是,一个班集体无法避免地总会出现各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所谓“后进生”。魏书生曾经说过:“学校、班集体绝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机器,应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看到并且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只有清楚正确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提点,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培养和教育好每个学生,才能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2.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当然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后进生。因为后进生往往更渴望得到信任、尊重和关心。因此教师应在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基础上,格外关注后进生的发展。例如,在班干部选拔问题上,要力求给每一位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以此来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后进生的良好发展,必定有助于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从而推动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班集体是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因此它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谐良好的班集体会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始终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始终让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各项工作中去。 Tags:创建,和谐,班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