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公交色狼怎么办?”“被同学孤立了怎么办?”“失恋了怎么办?”“迷上了网络游戏怎么办?”“我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怎么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类似的烦恼不少,而这些烦恼,在厦门金尚中学心理教师李远最近出版的《解读心灵密码——— 初中生成长烦恼全攻略》一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荣获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李远说,书中所列的问题都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而通过对这些问题背后原因的解读,希望帮助孩子们化解成长中的烦恼,走过生命中的雨季。 十年案例结集成书 李远老师从事中学心理教育工作已经10年了。在10年一线的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李远老师发现,初中生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天这个学生遇到的困惑或许明天就是另一个学生的烦恼。于是,她萌生出一个想法:如果把学生常见的这些心理困惑和烦恼编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并开出相应的 “处方”,那么,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化解这些烦恼。 于是,李远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这10年的心理咨询记录进行了分析整理,并从中筛选出了学生最经常咨询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重新编写和归类,包括了自我认识、同伴关系、异性情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学习辅导、中考辅导、情绪行为、生活适应、性教育等十大主题,在每一个主题下又划分成不同的小专题。 书中共有72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又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烦恼概述、铿锵论坛、开心宝典。“烦恼概述”是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案;“铿锵论坛”是通过讨论和仔细的分析,道出了学生内心成长的烦恼;而“开心宝典”则是引导大家如何走出“雨季的泥淖”,其中,既有对学生的建议,也有对家长的建议。 有意思的是,每一专题均配有两三幅插图,生动而富有内涵,而书中的所有插图,都是由学校的学生自己画的。 语言通俗风趣幽默 在这本书里,李远老师化身为“子木姐姐”,她带领着“蟀哥”和“痘姐”(代表初中生的不同群体)一起向读者走来,用通俗平实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针对初中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发表着不同的见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给人以心灵的感悟。 比如,在“迷上化妆的女生”这个专题里,对一个叫晓雯的、特别喜欢打扮的女生的描述用上了“把自己涂抹得像个唱戏的似的”、“美容达人”等风趣幽默的字眼。而类似“要在脸上涂画得跟熊猫似的,还没有那个胆量。除非想让我妈扁死,想让同学口水淹死”这样的俏皮、生动的语言随处可见,相信学生们看了都会会心一笑。 李远老师说,“蟀哥”其实是大学心理系四年级的男生,阳光、幽默又有点自恋自信。曾考虑过用“帅哥”似乎更有积极意义,但从初中生接纳的角度来看,“蟀哥”更符合他们的习惯用语。而“痘姐”也是心理系大学四年级的女生。作为学长、学姐,他们也经历过成长的烦恼,再加上具有心理学背景知识,现在还处于大学学习阶段,他们更容易从学生角度去理解学弟学妹们的行为。 “板着面孔的说教很难让人接受,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李远老师说,最后采用的这种既有生动个案、又有鲜活对话、还有贴心建议的创意和结构,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接受引导。 每个故事都有代表性 在书中,对每个案例中的人名及个人相关信息都做了处理,他们可能是某个案例的改编,也可能是某个群体的缩影,许多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像自己又不像自己的“影子”,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代表性。 有一个学生在画插图时问李远:“老师,书中的案例很像是在说我,可你是怎么知道的?”李远老师笑言,其实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的问题,书中的问题不必刻意去对号入座。 “在编写书的过程中,我力求自己是分裂的,把一样的东西从不同人的立场角度去做不同的解读。”李远老师说,在每个不同的案例 (故事)中,他们也许是不同的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了什么思想观点。 这本书试图用中学心理老师、大学心理系男生、大学心理系女生三个人的角度去解读初中生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李远老师认为,这样的尝试比较容易避免一种观念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狭隘。而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能够使初中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化解成长中的烦恼,顺利走过生命中的雨季。 教师手记 好事也要传千里 汲安庆(厦门英才学校教师) 一 学习 《傅雷家书两则》,在理解视消沉的事情为“心灵的灰烬”时,我主要是从“热”的角度诠释的。像火焰一般炽热,只能灼伤自己,比如有些人经常沉陷在让自己消沉的事情中拔不出来,每沉陷一次,心灵的伤口就被撕裂一次。但是冷却它,视之为心灵的灰烬,则会有效恢复心灵的创伤。 阿儒聚精会神地听完,却举手说出了另外的理解:“心灵的灰烬告诉我们,要将昔日令自己消沉的事情放低、放轻,因为只有这样,负面的情感才会像灰烬一样随风而逝。” 我不由得眼睛一亮,说得多么独到、深刻啊!他是从“轻”的角度解读的。教了好多届学生,没有一个如此体验,我自己也没钻研到这种程度,他竟然轻松完成了!而段长向我一直建议的去阿儒家家访的理由也终于被找到了! 二 说起阿儒,更多的是让我纠结。 刚接手初二 (5)班时,让他做纪律督察,全班没有一个人支持他。问他有何感想,他脱口而出:“凭什么要他们支持,我又不是为他们而活!”下课后,他真的不和班上任何人来往,却丝毫不感到孤独和落寞。 班里有3杆“烟枪”,经过软磨硬泡,两个已经彻底“缴械”,只有他依旧故我,最嚣张的是在生活区不满3天被抓到5次。他的母亲在家中发现这一秘密,急得直哭。虽然他后来没有被抓,但直觉告诉我,他只是隐蔽得更好而已。 最恼人的是一次上物理课讲话,课后老师让他去办公室,他竟理也不理地就去了电脑教室。老师伸手拉他,被他用力一推,差点摔倒。尽管最终慑于我这个班主任的压力,他向物理老师道了歉…… 现在,机会来了! 三 在班级、年段到处宣扬了阿儒这件“好事”后,我和阿儒父母见了面。当着阿儒父母和段长的面,我谈了他作业书写得一丝不苟,卫生值日恪尽职责,特别是关于“心灵灰烬”的个性化解读,我作为重点资源进行开掘:这不单单是一种优秀的语感能力,而且也是一种生命融合的自觉,一种推己及人的人格素养,其中还包括了善于倾听、乐于联想、深于分析的学习素养,这也是一种心灵健康的标志。 阿儒听得脸上的线条很柔和,他父母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这时,我将话锋一转:阿儒弱的不是理解力,而是向自我缺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一个特立独行,能将外在的压力扔到十万八千里的人,为什么不能直面自己的不足呢?比如抽烟,又不是吸毒上瘾,就真的那么难戒吗? 阿儒脸红了,有点结巴地说:“汲老师,我会……我会尽量克服的。” “不是尽量,是尽力,竭尽全力,不给自己的坏习惯留下任何余地!”我说得很果断。阿儒迟疑了一会儿,终于很用力地点了一下头。 他的父母一个劲地感谢我们,并告诉我:“孩子很喜欢您的语文课……”这反而让我不好意思了,内心却涌起了一种难以言传的幸福。 阿儒变了,变得很彻底。烟没有再抽过,上物理课也不再吊儿郎当了。阿儒的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即使周末在家,他也早早起床,大声地朗读英语单词和课文了! 我很欣慰,但忽然又有些惶恐:一次寻常的传“好事”经历,竟产生了如此的教育奇效,那么平时会流失多少该传而没传的“好事”呢? Tags:心灵,密码,解读,初中生,成长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