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探

日期:2011-11-28 14:31 阅读: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探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已多年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以及人们意识上的偏差,使数学教学仍为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学改革难以得到纵身发展。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中荐在的问题。摆脱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明确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培养“个性和谐发展型”数学人才。

摆脱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数学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上来,根据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来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数学教育发展的着眼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自觉地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作为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

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并非单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指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独立思维活动,这种活动具有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成分更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

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抓好两个转移,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向。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习动机,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先导,促进他们萌发求知的欲望,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启动他们的思维,并逐步加以强化,最终形成较稳定的独立思考意向。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实现学习兴趣的两个转移。

第一,引导学生把对学习形式的兴趣转移到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上来。在教学中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等手段的采用、游戏的穿插等(在选用时要注意把选用的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联系起来,避免滥用,以至于转化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都能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形式的兴趣转移到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上来,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本身有无穷的奥秘,从而达到由数学知识本身的规律、特性去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从个别事物感兴趣到事物的因果关系感兴趣的转化。                                  

第二,引导学生将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扩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内容属于知识体系,而“独立思考”是一种认知态度、是一种学习技能。如果只重视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种兴趣虽能诱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但这只是一种依附性较强的兴趣,很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听懂知识,重视结果,而赖于作深度的思考。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但对内容感兴趣,还应将学生的兴趣扩展到认知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乐趣上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独立思考”的意向.

其次,教学要设置强度、创设“独立思考”氛围.

在数学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不段地让学生感受独立思考的乐趣,以逐步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总量,使这个量对学生来讲既具可行性,又包含恰当的思维梯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将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认知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宏观控制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强度,以保证达到必要的思考量。

例如在教学:“一个发电厂有煤3500吨,用去60%,还剩多少吨?”可以按以下三个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一)题中的“用去60%是对谁讲的?由此能联想到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1)“用去60%”就是“用去3500吨的60%”,可以列式为2500-2500×60%;(2)“用去60%” 由此可以分析出还剩下总吨数的“1-60%”可以列式为3500×(1-60%);(3)“用去60%”没有具体指出是怎样用的,从而还可以引导学生作发展性的讨论。(二)将上题改为““一个发电厂有煤3500吨,第一次用去20%,第二次用去40%,还剩多少吨?”组织学生讨论:“此题有多少种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列出“3500×(1-20%-40%)、3500-3500×(20%+40%)、3500-3500×20%-3500×40%”等五种不同的算式。最后让学生比较改编后应用题的五种解法,明确各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提出哪种解法比较简便。这样做便有效地给学生设了独立思考的氛围,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再次,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数学人才。

学生独立思考方法的获得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教师的具体指导。二是靠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逐步加大学生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独立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导”应该是科学的引导学生独立的思维,并力求让学生从中感知、积极体验独立思考的方法,而不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正如古人说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知识世界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纯小数、带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时,教师写出几个小数在一起的10个数。让学生思考:1、这些小数可以分几类?、怎样分?2、你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注意到纯小数和带小数的区分在于看整数部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在于看小书部分的位数;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在于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个数字是否开始重复。如此让学生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尝试同化新知识,又强化了知识,让学生找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继续检查相关知识,运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知识进行改造。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思考方法后,就能主动积极地运用“同花”和“顺应”两种认识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并在概念的产生、分析、理解过程中主动尝试“同化”新知,在揭示新概念时,又积极地“顺应”新概念的产生。

 再次,苏霍姆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才会进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活动规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注重转化题型结构、图形的转化、数型的转化、条件的转化问题的转化、单位“1”的转化。这样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创设独立思考的氛围。

 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的途径。

 

 


 

Tags: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