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跃发展、知识激增、不断更新的现代化信息时代,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再也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的师生“双边”活动了。因为在人的一生成长中,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不可能一直陪伴终身。一个人在校的最长学习时间不过20多年,进入社会后光靠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靠不断的自学去获取新的知识以适应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只是把学生教懂,而是要把学生教会,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要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不仅要加强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即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是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学法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怎样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学法指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教会学生学习, 那么,怎样加强学法指导呢?本文就笔者在多年初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点浅见和大家探讨。笔者认为,学法指导应从习惯培养、兴趣培养、读书的方法、听课笔记的方法、探索问题的方法、掌握课堂结构、优化学习环节、因材施教等诸方面进行。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它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便可成为人的自觉行为,不需要任何外界压力,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更不需要人的提醒和监督。这就是常言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才,事业的成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培养和训练。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从学生刚进入初中起,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发奋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加以严格训练,使学生认真作业、仔细检查、规范书写;教师坚持以身示范,教会学生发现、提出、分析、思考、解决、探索问题等多种方法,并逐步熟练掌握,形成习惯,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终身受益。 其次,培养学生兴趣 人的自觉行为往往是由兴趣引起的。一般情况下,人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做它。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爱好、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努力去钻研,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把它学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召和教师的引导、培养。授课时,能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恰如其分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运用等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学生自然会想法把他学好。学生在一次次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会逐渐培养起对该学科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要经常开展专题讲座、成果报告、科技动态、知识竞赛、讲演比赛、业余创作、作品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吸引力、凝聚力极强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贫乏,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津津乐道于各科学习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教科书,会读、会使用教科书,以数学学科为例,教会学生使用数学教科书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做出示范性阅读。 ⑴理解课本标题,围绕标题了解课本中心内容。 ⑵细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明确其本质属性(即内涵)和适用范围(即外延)。对表达概念的文字作深入的推敲。例如,“弧相等”和“弧长相等”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意义全非。 ⑶正确阅读定理,分清定理条件和结论,弄清证明思路和方法,熟知定理条件在定理证明中的作用。会联系实际应用定理。对类似定理进行分析、对比,准确掌握。研究定理是否可以推广,定理条件变化时,结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等。 ⑷弄清课本中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公式的特征和推导方法、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⑸紧扣课本内容理解例题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提炼例题的解法,寻求例、习题的多种解法,分析最优解法。必要时,亲自动笔把课本中因节省篇幅而省略掉的步骤补充出来,以便顺利理解。仔细阅读课本中的注释,认真观察插图,分析图形是否合理,能否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 ⑴课前,老师要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目标、重点、难点,提出几个问题,教会学生怎样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去自学课本;在教材中去找自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如何去发现问题,怎样查阅资料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如何在书上作眉批和和作读书笔记;如何在读后去作课本中的练习题和习题。 ⑵教会学生怎样在课后精读课本,抓住核心,最好能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成醒目的图表,以便掌握。 3、帮助学生介绍、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保持和提高阅读兴趣,开拓思路,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第四,教会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方法 要求学生听课精力要集中,思维始 第五,教会学生动脑筋探索问题的方法 1、教会学生多做讨论性的题目,培养灵活思维、创造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看问题的能力。 2、教会学生做发展性题目,让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理解教材,对老师所讲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停留在老师讲的某一点上,要大胆设想,敢于创新。 4、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维基本功训练。把具体事物抽象化,抽象事物形象化,熟练掌握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自如地运用。 5教会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横向比较,辨别异同,纵向联系,理清脉络,使个别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沿着知识的阶梯逐步提高。 第六,指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结构 不同教师,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安排处理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每个老师在接受新班时,都应把自己上课的课堂结构让学生了解,以便师生很快互相配合,顺利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使师生双方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七,优化学习环节,因材施教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直接影响完成这件事情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如此。因此,加强学习环节的正确指导,使学习科学、合理、优化,也是学法指导的重要一环。学习的环节一般应包括计划、预习、查资料、上课、练习、复习巩固、作业、课外活动、自测、考试、课外阅读等。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方法,教师都必须进行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领悟,从而掌握好各个环节,并能灵活支配各个环节,真正达到整个学习高效、低耗、优质。 第八,交流,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交流与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现代竞争社会对我们的要求。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个体的智慧,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只靠个体难以适应知识的急剧变化,必须随时加强合作交流,通过集体研究、探讨、探索,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方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 Tags:浅谈,学法,指导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