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数十场国际教育展扎堆广州举行,众多中学生、大学生蜂拥而来咨询留学,不少家长表示,希望国内的教育进一步缩小与国外教育的差距。这引发广州教育界对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视,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教育“国际化”的讨论。那么,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留学跟教育“国际化”有什么关系?教育“国际化”是不是未来广州教育发展趋势?带着这些问题,日前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了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民。 现象分析 留学低龄化令国内教育界反思 信息时报记者:近几年广州留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优质生源外流。有人认为,这反映出国内基础教育不够国际化。请问您如何看? 吴颖民:教育国际化与留学低龄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教育国际化是整个教育体系向发达国家看齐,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课程体系、教育手段等。 而留学低龄化反映的是社会上一部分家长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留学低龄化趋势反映出,中国许多家庭认为国内的应试教育对人的能力素质不重视,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有家长甚至觉得国内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低,办学理念比较陈旧,管理方式比较僵化。家长对这些方面的不满足、或对孩子成长有更多的期望,就希望孩子到一个办学思想更先进、师资水平更高、办学条件更好、更能满足孩子个性发展需要的地方受教育。 但是,这又不能说两者毫无关系。留学低龄化促使我们更多地去反思我们国内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大量搞应试教育,只看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良好习惯养成、未来长远发展等,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学生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概念解读 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 信息时报记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教育国际化正逐步走入公众视野,也逐渐得到我国教育界的认可。对于“教育国际化”这个提法,您如何理解?在留学大潮下,今年广州的中学里有一个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即有一些学校加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种合作课程、国际升学平台陆续在中学搭建起来,并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又一亮点。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否说明中学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渐成趋势,国际化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基础教育是否也应该通过“国际化”来克服其弊病? 吴颖民:可以肯定的事实是,中国的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关于教育国际化这个提法,首先要明确的是,现在高等教育领域谈国际化比较多,而且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就是要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而所谓“化”,要求就是要把握这个趋势、把握这个方向,朝着这个目标转变。 但是,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我们国家并没有比较鲜明地说中国基础教育要走国际化道路,而且一般也没有这样讲。我们强调的是中国基础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而不是国际化,这是两回事。 教育是分阶段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说国际化。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提出教育国际化可站得住脚,因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多,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已经是成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了成形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更强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本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是确定的、明朗的。基础教育简单提国际化不太妥当。基础教育不但是培养聪明的特质,更多需要本土化的教育,尤其在人文教育方面,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公民义务,其教育体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简单地说“教育国际化”,会让人以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要照搬国外整套教育体系,甚至价值观,这样是不妥当的。 广州一些中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其国际部引入一些国际课程,满足有留学愿望的学生在国内学习国际课程,这些是义务教育以外的。送学生去国外实习、参加短期交流班,为老师学生增加出国培训的机会,开阔眼界,了解整个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知道人家现在在做什么,有哪些可吸收、可引进的东西,为我所有,这些应该都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种种表现,不是“国际化”。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化与本土化不能对立起来,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来做教育、培养人。不要关起门来,不要以为自己的教育什么都好,而不学习人家的好东西、好做法。推动教育国际化,主要是高等教育,而基础教育需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改革与创新。 具体实施 观念、课程、管理、师资是核心 信息时报记者:您刚才谈到基础教育不能“国际化”,认为基础教育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请问基础教育应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吴颖民:我认为基础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国外先进课程设置成果,部分引进国外先进教材(主要是理科),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信息化的手段、评价管理手段等新的东西,开拓教师视野,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人。具体来说: 1.观念更新: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 国外教育对人的尊重、推崇的全纳教育、相对小班化教学模式等都是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过,这里提到的小班化教育,我们都知道它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更加细致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是这个跟教学资源丰富性有关系。现在我们的教育也很想小班化,但是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要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实施教育。而在这之前,先是观念的更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 2.课程改革:借鉴国外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谈到课程设置,必须要明确一个观点:基础教育首先要培养优秀公民,所以对课程体系管理严格,因为其课程必须要体现国家意志,所以不能要求这个全部国际化。但是,课程国际化可以部分做到,可以在理科等自然学科领域,适当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优秀教材。事实上国内有一些发达城市名牌学校,现在已部分使用国外优秀教材,大学使用国外的优秀教材就不胜枚举。 现在,国际化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潮流是课程多样化,有选择性、弹性。也就是说学校开设的课程既要有规定性,也要有选择性,既要有基本课程体系,但又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如个性特长、优势领域的发展等。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需要做的是在课程设置上统一性和灵活性怎么借鉴,规定性和选择性怎么统一?在这些方面可以向国际靠拢,但是还需立足于我们的国情,立足于我们的教育资源。 3.教育管理:运用新的方式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现在的国际教育对人才培养有许多创新,包括怎么组织教学,怎么运用多媒体。可利用现在的信息化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来推动我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除此之外,国外很多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学生评价,教育教学管理新方式等的创新,我们要积极借鉴、吸收、引进。 4.师资建设:教师队伍应具备更开阔国际视野。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在本国工作服务,而且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许多国际交流,所以人才培养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培养人的老师也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因此,教师队伍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具备更高的高度来看世界的能力。特别是现在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理解,即是理解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因此我们的老师要能够做到了解这些差异,尊重、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点改进我们的教育,建设我们社会主义新文化。 精彩言论 “中国基础教育有明显的缺陷,不能掩盖、回避这个问题;但中国基础教育有其优点,如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科学文化基础扎实、要求严格、训练到位。缺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批判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是不够的。这与我们目前的考试体系有一定关系,通过机械的训练可以拿到高分。” “现在的教育都非常短视和功利,什么都是考试说了算、考分说了算。这里涉及到考试升学制度、招生制度。招生就是看分数,上什么学校就是看分数,其他没有任何作用。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肯定只会关注分数,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但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走得快很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欠缺,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 “出国留学这里涉及一大堆问题,多数是因为学生没有上到好的学校,而又有钱。但是,很多家长很盲目,一方面对国外教育不了解,以为国外所有的学校都是很好的,都适合孩子的成长。另外又希望孩子不要太累、孩子读书条件好一些,能够学习外语,以后能够有收入较好的工作。这在国内,好的教育都不能轻易完成这个目标,何况国外?” Tags:基础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