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让墙角里的花朵绽放得更灿烂

日期:2011-10-28 23:52 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校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民工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超过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与本地孩子相比,民工学生的性格较为自卑、孤僻、偏激,如同生长在墙角里的花朵,因缺少阳光的充分滋养而显得有些营养不良。

记得开学第二节思想品德课要学习 “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一内容。为了讲解家庭的定义,我计划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分析成员之间的关系,来归纳得出家庭的定义——即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这一内容我在本地学生班级上得非常顺利,学生主动、大方且快速分析得出结论。但在民工班级情况就截然不同。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庭成员有哪些?”。应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发现不仅没有学生举手,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屏声息气,低头不语。无奈之下,我只好选择主动提问,但大部分同学声音非常轻且发颤,以至于我走到他们身边才勉强听清。就在我来回走动时,坐在最后墙角里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高高的身材,大大的脸,整个脸上呈现出冷漠、气愤又憎恨的复杂神情。我甚为好奇,便邀请他回答问题。

“你家里有哪些人?”

 “我家没有人!”他冷淡地答道。

 “那你跟谁住在一起啊?”我微笑而耐心地问道。

“我自己住!” 一个愤恨的声音从他嘴里传出来。

“你不会一个人住吧?那你的爸爸、妈妈或是兄弟姐妹呢?”我耐心地提示他。

“……”

这个男孩没有接话,闷不吭声地站在那里,脸扭向了窗外。我只好留下“课后聊聊”这句话,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课后的谈心进展得并不顺利,他只是淡淡地说他叫小朱,家里还有爷爷,他跟爷爷住在一起,之后就没了下文。从他冷漠的表情背后,我可以感受到小朱复杂的内心世界,年少的他肯定经历了不少辛酸的事情,“家”给他留下不是温馨、快乐、幸福的回忆,更多的是伤心,是痛苦。既然小朱不肯说,我又如何忍心以“关心”的名义让他回忆那些痛苦的经历呢?但小朱的事情一直让我放心不下,如何让他走出心酸的经历,轻松、活泼的生活呢?

后来,我向他的班主任朱老师求助,老师告诉我,在小朱三岁时就被父母抛弃,一直靠爷爷卖烧饼抚养他长大。听完后,我的心如刀割一般疼痛,太可怜了!被抛弃的经历给他的成长蒙受了巨大的阴影,而且三岁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俗话说“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三岁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父母的培养以及亲子之间的亲情,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个性与爱好,小朱在情感方面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看待世界的看法、健康的个性、学习的潜能等等。此外,贫困的生活更增添了他对父母的怨恨与内心的自卑。

在与民工班级学生相处过程中,我也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敏感、孤僻、偏激、自卑、胆怯、寡言等。从他们的成长经历来看,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不公平的对待,周围的歧视等,使他们过早地告别了童年的欢乐时光,形成了“民工个性”。但年少的他们在“民工个性”的掩盖下,依然展现天真、淳朴的个性,他们对美好生活较为向往,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心……我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让这些墙角里的花朵绽放得更灿烂些,成长得更健康些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再一次审视教育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更要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提升民工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努力做到:

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处理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处理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情和普遍关心的主题,避免敏感问题。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引起情感共鸣,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品格。

反思“我们都有一个家”这节课民工学生的表现,我意识到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处理教材、选择教学资源的重要。在备课、上课时,我就陷入了惯性思维的漩涡中,讲家庭时,过于强调父母、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主要成员,而且选择大量亲子资源。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三口之家”成了典型的家庭模式,城市里的父母更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注重亲子活动,如读书、画画、游戏……营造了亲切、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然而,民工学生的成长经历较为特殊,他们中不少人有过“留守”的经历,即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亲子之间交流和沟通也不多,他们多是在孤独寂寞中成长,因而与父母的关系较为淡漠。而小朱同学更是民工学生中极为特殊的一个,不仅缺乏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而且被亲生父母抛弃的阴影始终伴随他。因而,在民工班级教学,过多强调父母、亲子交流的资料,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的情感,反而挑动他们缺乏父母关爱的敏感神经,课堂上出现闷不吭声、低声细语和小朱愤恨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可见,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处理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即常说的“因材施教”。

第二,采用亲切、宽容的交往态度,打开学生的心扉。

上课时,民工班学生常常面露胆怯的神情,害怕参与课堂学习,许多被提问的同学,有的轻声作答,有的拒绝回答;下课后,在走道上、校园里碰到民工班的学生,很少有学生主动打招呼,要么低头不语、装作不认识,要么改道避让;此外,他们交往的范围仅限于自己班级。民工学生自卑、孤僻、寡言、忧郁的心理困惑和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陌生人或圈子以外的人交往,能避免就避免,若无法避免的,常常出现焦虑和不安。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在与民工学生共同学习中,教师可以用亲切、宽容的态度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心理安全”,如,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温情的话语……向学生送出橄榄枝,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打开学生的心扉。

一次偶然的交往,我与小朱成为了朋友。有一次,小朱因忘带练习册而欠交作业。课后,他居然走进我的办公室,亲口对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忘记带了,我明天交给你。”事实上,“忘带了”、“明天交”往往是学生欠交、逃避作业的借口。我本有责怪之意,但突然想到,作为一个民工学生,小朱走进办公室,与我直接交流的勇气可嘉,我何不给他一个台阶,给他一份信任,说不准会有意外的收获。我淡淡地答道,“真的吗?要说实话哦。”“老师,是真的,我明天一定带给你。”小朱肯定地说。 “那好吧,老师相信你的话,明天一定交过来哦。”“好”。说完,小朱高兴地走了。第二天早读一下课,小朱就赶紧把作业送过来了。看到写得满满当当,我当面好好夸了小朱一番,又在班级里表扬小朱认真、讲信用,渐渐地我和小朱的心灵距离缩短了,课上他尝试着回答问题,课后他主动与我打招呼。“脱下有色眼镜”,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宽容,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包容他们的过失与胆怯,以真诚平等的爱心共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踏实诚信的人格为其示范领航,持之以恒,就会渐渐消除民工学生的恐惧、胆怯心理,主动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接受教育。

第三,开展多种活动,采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拥有无限的潜能,民工班的学生也不例外。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多种活动,“被动的学习”能帮助他们认识和相信自己的优点与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为此,我努力做到:一是,多与民工班学生、科任教师交流,用放大镜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反复强调,往往就会变成真理”。其次,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尽管民工学生基础较差,表达能力不佳,但我坚持开展多种活动,如课前演讲、小报制作、命题小作文等活动,让他们敢于当众演讲,展示“一技之长”,增强“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认识自己的心理、能力、个性、兴趣等。当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时,就会增强自信心,也可以自己的长处出发制定目标,在实践中奋发向上,扬长补短,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取得成功。正如法国教育家费雷内所说的:“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

第四,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激发与增强参与课堂学习的信心和责任心。

民工班学生学习基础差,语言较为粗俗,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对独自学习结果的不自信而害怕参与课堂学习。我认为有必要在民工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小组成员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等特点,通过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优势互补而获得更完善的思想与解决方案,用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的信心。学生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即他们独自学习的结果与他人一致,或得到他人支持,或在小组合作商量决策后,他们就显得有信心得多,也敢于展示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以增强民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信心与责任心,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在克服害怕心理上有所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大家在小组活动中有所进步与成长,课堂学习也变得更为有效。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交流”为纽带,遵循关怀教育、民主对话与主体发挥、尊重事实与灵活迁移、课堂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认知目标与德育目标兼顾五大原则,在无形中把实现人文价值的教育工作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创设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促进人的发展。简言之就是营造人文课堂,以“情感交流”实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相信生活在墙角里的花朵必将绽放出更灿烂的光彩!

 

Tags:墙角,花朵,绽放,得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