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体验式作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日期:2011-10-28 09:37 阅读:

在我们批阅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大多数作品都存在着以下问题:或是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是假腔假调,八股气息浓;或是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干瘦得像瘪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呢?我们“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组进行了反复研究,认真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1、新时代的呼唤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育应该旨在促进人的发展”,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生存和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换一句话说,就是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打破程式来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并申报了钢城区级研究课题,以期寻找教育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研究者。要“善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挖掘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自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就显得尤为重要。顺应新课改,适应新教材,我们课题组适时开展了以“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新中考大纲的期待

    新语文中考大纲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在强调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强调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作文要有观点,内容要充实,感情要真实健康。怎样让学生文章做到内容形式兼顾,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让老师满意,让家长高兴,让社会放心,正是新中考,新大纲所急盼的。我校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就是为了响应新中考,落实新大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作文教改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依据

    1、基本内容

    所谓“体验”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开展课上模拟活动或自行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最终形成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这样的一个思维活动过程,就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根本内涵,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理论依据   

    (1)多元化理论:现代信息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层面的特征,即具有多元化的信息。美国著名教学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信息多向传递时的教学效果最好。而且信息刺激的广度、强度、新鲜度的不同,其信息容量就不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也不同。教学心理实验表明,教师所用的教学方式多,信息渠道相应增多,信息刺激广度加大。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教学方式不能单调,任何一种行为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是有缺陷的,而有综合运用灵活多变的作文教学模式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新颖感,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参与意识,从而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心理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兴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则说:“学生普遍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因此,作文教学要求新,不落俗套,把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内驱力,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教学本是由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多边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写作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学生在与作过程中的自觉性、自立性、创造性,把写作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才会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学生广泛地参与作文教学的活动,才能不断地开发他们的作文潜能,也才能相应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体验是作文教学的开展集中体现了以生活为写作源泉的创作原则,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人文思想,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和以提高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宗旨,在整个研究活动中突出“三性”,即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

    1、阅读、欣赏一一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

    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写作兴趣。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达到灵性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目前则是,学生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作品,而同时又觉得作家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无法相比,这样,学生也仅仅是一般的阅读,而不能受到启发,不能以之为借鉴去感知生活,当然作文时只能是走空洞无物的老路。

    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思维跳跃性大、直观性强、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在指导阅读时,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觉地运用视频、影片、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对生活感情的潜在力。如在“望月”主题作文的讲解中,可以播放一段《明月几时有》的视频,再加上播音员配合画面那深情的诵读,更使学生深深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在视觉与心灵上与作者达到同步。但这仅仅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感知生活的第一步。然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有关月亮的思考,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还可以让学生拿起画笔,描摹心灵深处的蕴涵着不同情感的月亮,让心灵自由的翻飞。当然也可以吟诵,演唱和舞蹈,用情感,用声音,用形体去展现心中那轮完美的月亮。实践证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感知生活——包括第二经验的借鉴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观察、积累一一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生活所赋予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然而生活的这种赐予却是转瞬即逝的。如何捕捉并且留住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才有素材,才可能有创造。一般说来,学生往往被他们所经历的生活、被他们接触的人物和事件所激动,才有了写作欲望,才能产生好的习作。积累是创作的前提,创作是积累的必然结果。

    积累,不可缺少,但对生活的真正感知更重要——由此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来。因此作文教学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要不断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的真谛。我们曾经做过一次“重要他人”的体验作文,相信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学生们强忍着泪水把他们生命最重要的因素一一划去时,我们心中也倍觉沉重。学生在体会到生活残酷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对现有财富的珍爱,有人最终留下了信念,有人留下了父母,有人渴望一生拥有友情,总之,学生在这次庄重的人生选择上,慎重的思考了人生,反观了自我,有了自己深刻的觉悟,这就是成长和进步。于是很多语言就自然的倾泻而出,完全不必刻意而为之了。

    俗话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能力让精彩的世界属于每个学生,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我们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迅速破除“封闭式、单一型”,再不能让学生躲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异想天开,  闭门造车,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不闻不问,我们再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我们应该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大自然、人生密切联系,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课题组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调查农村生活现状,家乡山水风光好,家乡传说故事多,探索环境与生命。回校后,教师引导学生搞专题报告会或自由命题作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从而焕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壮志豪情。  

    我们还组织学生自愿成立社会服务组,定期到军烈属家和乡镇福利院擦玻璃、扫院子,与老人拉呱,文艺下乡等活动。虽然苦点、累点,但学生们感到自己做得有价值、有意义。增加了生活阅历,也积累了人生经验,走进了生活,也理解了生活。

    3、讨论、交流一一让学生探索生活,表现生活

    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但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某个侧面还是有各自不同的见解。为提高学生对生活有较深刻、完整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批评,甚至争鸣,以便他们取长补短。

在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评分的基点就是材料真不真,这是衡量学生作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尤其他们正处在树立人生观、树立文风的关键时期。一次,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是《校园印象》,结果近半数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过于美化校园。于是我把这些学生的作文打印出来,交给所有学生,然后让学生们到校园的各个地方转一转,再看看这些作文假在哪儿、错在哪儿,校园的外貌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看待这样的校园。回来后,通过讨论,学生对真实反映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理解“真”的基础上,我又把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美”的事物作为作文讲解的突破点和落脚点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深刻地懂得了作文要高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真善美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异常复杂的。一个中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吐露了内心的秘密:“因为自己知识的贫乏,我开始了担忧,为了自己那么无拘束地洒脱一回,我开始自责,为了那飘来的莫名的微笑,我开始了爱的寻觅,为了飘零的秋叶,我开始探索人生的价值,为了那一次小小的过失,我开  始探索友谊的真正内涵……”从这里,我们发现中学生的确怀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使劲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如果我们在作文命题时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感到有兴趣。中学生大多数敏感自信,爱思考,爱浪漫,又兼多困惑迷惘。针对这些情态进行命题,像《埋头与出头》《我们爱潇洒》《欲说如今好困惑》这些题目,与他们的心理比较贴近,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使其自觉地投入其中。

    正是由于选择的话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适合学生口味,每人都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使得不少学生欲罢不能,欲止又言,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课题研究成效

    老师与学生一同进入生活场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更新了师生的写作理念,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生活兴趣,为写作提供了多方面的生活素材,同时也激发了老师极大的创作冲动,很多老师也纷纷“下水”,以身试法,写出了一篇篇感悟深刻的美文,对学生是个切实鼓励。于是,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开始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真正的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1)学生不再无米下锅。于漪老师说过:“要让语文教学有活泼的生命力,须放开眼看,竖起耳听,接收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让时代活水在语文教育领域流淌。”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学会关注社会,关心当今人口资源、环境污染、自然保护、城市开发、网络纵横、克隆技术等问题,还有关注诸如打假、反腐、明星走穴、西部开发等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胸中有了鲜活的素材,作文时不再是搜肠刮肚,异想天开,而是为整合构思,绞尽脑汁。   

    (2)学生有了强烈的自由表达欲望。学生在自我体验中陶醉,他们已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原规定学生在周记本上一周写好一篇文章,结果随时间的推移,学生不再满足于一周一篇,胃口越来越大,有很多学生自觉的即兴抒发自己对生活现象的真实感受,语文的“老大难”成了学生自觉的快乐的心灵驿站。

    (3)学生、学校闪亮登场。随研究的深入,学生作文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喜获丰收硕果。我校有多名同学在中国恒源祥杯第一届,第二届青少年作文大赛中获奖,我校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进行体验式作文研究的信心。

    (4)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回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回到广阔的语文大课堂中去“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无处不在,听广播、看电视、交朋友,街头巷尾,家乡山水,名胜古迹,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提高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五、后续思考   

   “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的推广,给我校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头顶艳阳天,脚踏新土地,我们课题组成员仍将保持清醒头脑,就如何进一步做到有序性、针对性继续探究,以期能做成规范科学的教学成果,让学生多方面受益。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永不停息!

Tags:体验式作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