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科学评价,收获奇效

日期:2011-5-11 23:28 阅读:

科学评价  收获奇效

——社会·思品课堂评价的探析

[内容摘要]  在社会和思品课堂中,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地评价,持续不断地激励学生进步。根据学科的导行性特点,把学生课堂内外的行为习惯都纳入评价范围,使评价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丰富评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些,都会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效果

 

课堂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及时的表扬或批评,其主要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及时反馈与评价,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能促进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保证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社会和思品课堂如何进行科学地评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本人想从四个方面作一浅显探析。

一、           注重学生的差异,评价应有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个体,正如哲学中讲的“世界上没有

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之间也都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爱好兴趣、性格特征、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如果在课堂上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达到了标准就表扬鼓励,没达到要求就批评指责,那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也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差异,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有的同学胆小,朗读或发言不敢大声说话,我们就可以把举手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主要的评价目标;而对于喜欢举手的同学,则可以要求他们表达更流畅、发言更有条理、观点更全面。对于好动调皮的同学,他们能做到不影响其他同学,只是偶尔走神,我们用眼神或者抽问来提醒他,他马上改正过来,我们就不要批评了;对于思维活跃的同学,我们则要求他对问题深思熟虑。孔子的“因材施教”,我们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来进行评价。

另外,由于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某个目标。如在社会课上要求学生记住朝代表,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我采用了竞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能背出来就可以为本组加分。基础好的同学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了,他们背好后,我并没有结束比赛,而是让各组派一位上讲台写,要求其他同学继续背。几分钟后,他们写好了,我给了他们评定和加分,我再问其他同学会不会了,这时,基础相对差的同学也举手了,他们背出来后,我给予了大大地表扬,他们显得很兴奋,因为,他们不仅自己会背了,而且也为本组加了分、争了光。这里,根据学生层次不同,给予不同的时间达到目标,这种评价方法叫“延迟评价法”,它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努力、进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           关注学生的一贯表现,评价要有持续性。

有很多同学谈起喜欢什么什么课,因为他在课堂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能

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他上这样的课有成就感。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提出问题,等着学生回答,若没人举手,就会抽问那些平常发言积极的同学。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表明老师相信他,因为他一直以来表现都很好。对于平常上课表现不好、喜欢开小差的同学,若他主动举手或认真地记笔记,老师会眼前一亮,然后对他的进步大加赞赏。这样的学生自制力差,有可能这样的表现是心血来潮。这就需要我们每堂课都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比如抽他回答问题,及时表扬他,多往他那里看看,用眼神与他交流,多冲他笑笑,让他感觉到你在关注他,希望他表现好,这样,“罗森塔尔效应”就出来了,学生就能在信任中起步,在鼓励中进步。

社会和思品课中,对于某种社会现象和历史事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也许都有它的道理。对于学生的观点,特别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这部分基础差、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的观点,我们要正面引导,及时、大胆地肯定它的合理性和可取的地方,有必要我们自己给他的观点一些佐证,让他树立继续发言、表达观点的信心。有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我第一次抽他回答问题时,他支支吾吾,我微笑地示意他坐下,并说:“没关系,下次再来!”第二次,我又抽他,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能简单地对照书本回答了,我表扬了他,并要其他同学为他鼓掌。第三次,问题一提出来,我就把目光移向他那里,他主动举手了,无疑,又得到了我的肯定和赞赏。后来,他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上课总是想发言,考试成绩自然好起来了。持续性地关注每一位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正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

三、           把学生课外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评价更有说服力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求学生认知道理,而且要能践行,学以致用。我们在上课

时,不仅要对学生上课的表现给予评价,而且要考察他们平常的行为习惯。看他们是否真的能“自尊自爱”、是否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公民”等等,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努力。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结合学生的表现来进行教学,如讲到诚信时,结合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学习名誉权时,结合给同学起绰号等等。然后,大家对这些贴近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之中的例子进行点评,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来,通过学习,对于不良现象,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则改之;对于良好品行,起到榜样作用,共同学习,以此来培养正确的行为意识和习惯。

在学习《责任》这一课时,我故意问班级一位高个子男生:“对于集体,你可以负起哪些责任?”恰逢校运动会,他说去年没有拿到第一,今年跑步要拿第一,为班集体争光。果然,他刻苦训练,在运动会上得了两个第一。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并在《遵守诺言》这一课时,送他小礼物表示对他实现诺言的奖励。他很有礼貌地接过了礼物,说了声“谢谢!”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是他们对这位同学“负责任”的肯定和认同,也是他们对“信守诺言”的鼓励和褒奖,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一堂课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四、           开展自评与互评,让评价更具激励性

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自评一是起到

了反思的作用,如在教授“社会角色”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角色、学校学生角色、社会公民角色,是否扮演好了,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会很乐意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分享他的成功,他的想法,他们能在自我评价中,坚定学习信心,体验成功,学会自我肯定。如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学校里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话已说出,以后的学习他也会尽量往这方面尽善尽美,这种自我期待和激励能让学生变得更优秀。

除了自评,学生间还可以互相评价。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彼此间相互了解,他们的评价也许会更真实,对于其他同学的评价也许会更在乎。在课堂上,适当地安排学生评价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上《自我认识》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就是让一位学生说某位同学的优点和特征,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描述的是谁。宣布开始后,同学们就纷纷举手,说同学的优点和可爱之处,然后,其他同学猜出这位同学的名字,被说到的同学听了后,十分高兴,他会想,原来我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我以后要表现好才可以啊,或者要改正这个缺点才行啊。通过同学的评价,外因刺激,内因起了变化,效果就出来了。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评价形式,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件礼物都可以传递我们的关注。而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励赏识为主,适时地运用好评价,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全程参与,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1、《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主编

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Tags:科学,评价,收获,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