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师资不如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赶不上城区学校”,这是以往老百姓对教育均衡问题的主观感觉和评价。如今,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制度。日前,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改革内参》,将我市这一做法作为典型进行了推广。 5项指标考验教育均衡 据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袁相千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度的监测主要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5项指标,包括:名教师比例、高级教师比例、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教育装备值、中考后30%学生比例。 监测分两组进行。第一组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监测”,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指标进行对比。第二组为“区域内小学教育发展均衡度监测”,将乡镇(街道)中心小学与完小村小的发展指标进行对比。 据悉,监测指标一年一汇总。全市各地每年1月中旬前,根据监测指标统计要求、指标值计算方法、评分方法,计算并上报相关监测指标数据,由教育部门进行审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台州市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通过监测分析,2008年、2009年台州市城乡教育均衡度分别为0.726和0.728,总体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呈现略有上升态势。 近七成教育公用经费投入农村学校 据袁相千介绍,通过检测分析,我市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投入,优先保障农村学校的建设经费和公用经费,实行村完小高于中心小学、农村高于城区的生均公用经费政策。 2009年,全市共向义务教育学校投入教育装备经费5600万元,其中投入农村学校3800万元;全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农村达到498元,高于城区44元,从而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城区学校逐步接近。 流向农村的教师逐年增加 袁相千说,影响城乡教育均衡的根本因素是教师。 近年来,我市实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每年从城区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或中层干部。 据统计,2008年全市有120名教师从城区、中心校流向农村、村完小。2009年,增至250名。今年最新数据显示,已有370名教师流向农村,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这种逐年活跃的双向流动态势,改变了过去教师从农村单向流动到城区的现象。我市还实行了农村新教师到城镇挂职学习制度和向农村学校倾斜的职称评定政策。 从2008年开始,我市全面推广农村新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学习一年的做法。今年开始,中小学职称评定实行城区和农村教师分组量化评分,以引导教师向农村流动和促进农村教师成长。 教育不均衡问题仍突出 通过对2008年和2009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市教育局得出结论:目前,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城乡教育装备情况虽仍有较大差异,但差异程度已经明显小于其他指标。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师资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差异在缩小,但尚未形成明显的缩小趋势。区域内小学教育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2009年,除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外,其余3个指标,即名教师比例、高级教师比例、生均教育装备等,村完小的数值均低于中心小学。两者的最大差距也表现在师资水平上。 统计分析表明,台州城乡义务教育在硬件方面差异逐步缩小,根本差异在于师资水平,最终表现在教学质量的差异上。 Tags:台州,率先,义务教育,均衡,进行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