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对于异地高考问题的时间表,袁贵仁表示“不会很长”。 自去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颁布以来,异地高考一直是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不但事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升学问题,而且,将直接影响《纲要》所确定的扩大教育公平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可以说,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解决,教育公平就难言真正实现。 客观而言,将“制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写进《纲要》,表明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推进相应的改革,听到的都是“正在研究”。目前来看,推进路径还不清晰、时间节点和任务也不甚明确。 在去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人们发现,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但遗憾的是,进行试点的地区,却不是大家期待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不少人由此疑虑,选择这些本地高考竞争就十分激烈,人口流入并不密集的地区试点,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换言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无法绕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 毫无疑问,解决异地高考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有啃京沪这样的“硬骨头”的勇气和胆识。 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涉及利益十分复杂,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如果影响城市户籍人口的高考权益,政策将很难推进,此前针对这一问题,本地户籍人口就与非本地户籍人口打起“口水仗”;其次,鉴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高、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教育质量高,如果放开,有可能催生“高考移民”。 但是,困难多不是改革停滞的借口。只有启动改革,才有最终解决问题的希望。此前,北京出台有关外地人购车、买房政策时,和外地人在京纳税时限挂钩,在异地高考的问题上,能否也按此施政逻辑,给那些父母在京纳税、缴纳社保费用、本人在京读书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逐步开放参加高考的权利? 眼下,教育部部长表态,将在上海和北京启动调研和试点,且表示时间“不会很长”,回应了公众对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关切,也体现了教育部门在此事上认识的进步,展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有明确的时间表,不能在“正在研究”中让对此充满期待的公众失去信心。 Tags:新京,社论,解决,异地,高考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