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自主招生是否沦为“小高考”引发教育各界热议

日期:2011-3-4 10:01 阅读:
       高三学生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同时,还要忙于接受自主招生培训班的“特训”,使得原本就不轻松的高三阶段变得更加重负累累,由此也引发了关于自主招生是否已沦为“小高考”的质疑和讨论。

  ●观点交锋

  正方:自主招生已异化为“小高考”

  观点一: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变成了“自主考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的自主招生“误入歧途”,即高校只考虑了自身的“自主”,而没有考虑如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和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高考和自主招生体系‘并存’,而非有效结合,让学校和考生‘两头都得顾’。自主招生给考生提供了新的进入大学的途径,但目前获得5%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仍需参加高考。而且,考生即便获得多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却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并不能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后再作选择。”熊丙奇说。

  观点二: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和期望之间存在偏差

  去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撰文直指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当前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和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这项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柯炳生还指出,现行的自主招生有三个方面不够科学。第一,自主招生不是对全部学生开放的,这样并不能保证招上来的学生一定是最好的。第二,面试过程中没有具体到专业,都实行同样的题目和要求,无法对考生按不同专业的要求进行不同的选择,这与自主招生的本意不符。第三,各个学校单独进行笔试命题成本大、保密性差,命题水平也不一定高。如果学生想考不同“联盟”的学校,就要参加多次笔试,有的还要分赴不同城市。

  观点三:考试题目难于高考,题型却没有变化

  理工附中的于然同学对记者抱怨说,“自主招生考试看起来还是像高考”,虽然题目形式有变化,但大部分题目看上去还是跟高考难题和竞赛题没有太大区别,也没有侧重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的考查,最后仍要以卷面分数论输赢。

  观点四:自主招生引发培训大战,学生压力有增无减

  时事评论员魏英杰在其博客上更是抨击了自主招生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他直言,自主招生联合考试除了比原来各校分别组织考试更人性化一些以外,不仅没有减轻考生的高考负担,反倒不幸地沦为另一场高考,加重了考生的压力,进一步扭曲了自主招生的政策初衷。

  反方观点:自主招生不是“小高考”

  观点一:自主招生是为了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途径

  近期,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示,自主招生一方面要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要体现高考的多元标准取向。自主招生本身的设计就是为了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途径,把那些学有所长、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选拔进高校。自主招生不会成为“小高考”。

  观点二:自主招生考试尚未形成大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主管教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认为,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数量构不成冲击,考试内容没有普遍性,考分的权重不大,考试时间也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自主招生相对而言还是对少部分优秀学生和优质学校的预选。

  观点三:自主招生没有打乱高考复习计划

  北京101中学教研处一位老师表示:“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以文化课考试作为自主招生的主要衡量依据,考生还要参加高考,而最优秀的考生得到的优惠一般也只有30分左右,平均到四五门高考科目中,也只能作为考场上发挥欠佳后的一点‘贴补’而已,实在当不得大用。”

  因此,学校建议学生以课内学业为重,高考才是决定去向的最终考试。

  观点四:自主招生着重考查学生能力素质和创新潜质

  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并不赞同“小高考”的说法。

  他认为,自主招生联考侧重考查考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潜质,考完后不只是告知一个分数,还要提供一份成绩报告单,其中很详细地分析了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比如考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哪个方面是强项,哪个方面是弱项,考生的学业倾向是什么,往哪个方面发展更有潜力。

  观点五:题目更加开放,有利于考生发挥

  北京四中高三年级的于洋告诉记者,自主招生的考试题和高考不一样,高考大部分是基础题,而自主招生更像竞赛题。高考有自己固定的出题套路,而自主招生确实无规律可循,所以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Tags:自主,招生,是否,沦为,小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