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第5节光的色散ppt配用优秀获奖教案

日期:2015-12-1 13:51 阅读:
郭剑  

地区: 湖南省 - 益阳市 - 资阳区

学校:益阳市第九中学

1课时

第5节 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

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第5节  光的色散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四、教学难点

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资源

三棱镜、白纸、强平行光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厚玻璃砖等、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光的混合和看不见的光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情景导入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再以实验展示白光的色散,让学生知晓白光有七色单光组成,然后借助课件资源点出光的三原色;由三色陀螺告知学生单色光混合可以发生的变化;最后一个知识点看不见的光由阅读告知学生。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八、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

   2.白光的色散

   (1)问题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2)学生实验1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装有水的圆形烧瓶、或厚玻璃砖等,在白纸上或在仪器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也可以用太阳光、日光灯等身边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观察,如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光,也可观察到彩色条纹。

   (3)大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活动卡上记录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4)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结论1: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

   结论2:把不能再发生色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白光就是复色光。

   (5)问题

   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结论:太阳光照到像三棱镜一样的水滴上发生色散现象。

   (6)视频播放

  播放flash动画,了解彩虹成因的科学解释。

   3.三原色光

   (1)问题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实验2

   用圆形烧瓶充当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

   结论: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3)问题

   三原色光是怎样组合出各种色光的呢?

   (4)学生实验3

   做法:用剪刀和彩色贴纸,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

   观察:先观察陀螺不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然后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

   结论:通过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使其旋转时得到不同颜色。

   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电脑显示屏和彩电的荧光屏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红、绿、蓝小色点,它们亮度比例不同时,荧光屏上该部位发出的颜色也不同。我们改变三原色光的强度,也就是改变三原色每次参与混合的(比例)从而得到各种色彩。

4. 看不见的光

1.光谱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点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如课本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过,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同样的,是否存在人眼看不到的光呢?

点评:在光谱上看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光,称为可见光。

扩展: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00年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01年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结论:在光谱上,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以外是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外线的应用。

问题:红外线有什么应用?

点评: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问题: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这桌子在辐射红外线吗?我们人呢?

点评:辐射;都在辐射。

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扩展: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其实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烘烤炉。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问题:把遥控器对准电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说明什么?

点评:红外线可以反射。

3.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问题:我们平时拿到一张钞票,是怎么辨别它的真伪的?

点评:对着光看,摸一下,看手感对不对。

问题:我们去银行,银行的员工是怎样检验钞票的?

点评:他们把钞票放到验钞机去。21世纪教育网

说明: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如果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又比较难闻。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紫外线有生理作用。

问题: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地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是晒的越多越好呢?在阳光下,时间长了会怎样?21cnjy点评:头晕,皮肤很烫,会变黑。

说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近年来,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面放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为了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家园,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点评:停止生产氟利昂,研制出氟利昂的替代品,少用空调。21世

(三).盘点收获: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光的色散,请同学们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些什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紫外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 随堂训练

1、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

2、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   )

A.红外线     B.X光线      C.紫外线      D.γ光线

3、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4、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用紫外线来消毒、灭菌,这是因为(   )

A.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

5、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

A.医学上的“B超”        B.探照灯

C.电视机遥控器            D.手机

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第5节 光的色散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5节 光的色散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第5节  光的色散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四、教学难点

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资源

三棱镜、白纸、强平行光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厚玻璃砖等、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光的混合和看不见的光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情景导入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再以实验展示白光的色散,让学生知晓白光有七色单光组成,然后借助课件资源点出光的三原色;由三色陀螺告知学生单色光混合可以发生的变化;最后一个知识点看不见的光由阅读告知学生。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八、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

   2.白光的色散

   (1)问题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2)学生实验1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装有水的圆形烧瓶、或厚玻璃砖等,在白纸上或在仪器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也可以用太阳光、日光灯等身边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观察,如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光,也可观察到彩色条纹。

   (3)大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活动卡上记录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4)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结论1: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

   结论2:把不能再发生色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白光就是复色光。

   (5)问题

   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结论:太阳光照到像三棱镜一样的水滴上发生色散现象。

   (6)视频播放

  播放flash动画,了解彩虹成因的科学解释。

   3.三原色光

   (1)问题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实验2

   用圆形烧瓶充当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

   结论: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3)问题

   三原色光是怎样组合出各种色光的呢?

   (4)学生实验3

   做法:用剪刀和彩色贴纸,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

   观察:先观察陀螺不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然后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

   结论:通过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使其旋转时得到不同颜色。

   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电脑显示屏和彩电的荧光屏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红、绿、蓝小色点,它们亮度比例不同时,荧光屏上该部位发出的颜色也不同。我们改变三原色光的强度,也就是改变三原色每次参与混合的(比例)从而得到各种色彩。

4. 看不见的光

1.光谱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点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如课本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过,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同样的,是否存在人眼看不到的光呢?

点评:在光谱上看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光,称为可见光。

扩展: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00年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01年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结论:在光谱上,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以外是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外线的应用。

问题:红外线有什么应用?

点评: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问题: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这桌子在辐射红外线吗?我们人呢?

点评:辐射;都在辐射。

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扩展: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其实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烘烤炉。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问题:把遥控器对准电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说明什么?

点评:红外线可以反射。

3.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问题:我们平时拿到一张钞票,是怎么辨别它的真伪的?

点评:对着光看,摸一下,看手感对不对。

问题:我们去银行,银行的员工是怎样检验钞票的?

点评:他们把钞票放到验钞机去。21世纪教育网

说明: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如果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又比较难闻。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紫外线有生理作用。

问题: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地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是晒的越多越好呢?在阳光下,时间长了会怎样?21cnjy点评:头晕,皮肤很烫,会变黑。

说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近年来,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面放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为了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家园,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点评:停止生产氟利昂,研制出氟利昂的替代品,少用空调。21世

(三).盘点收获: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光的色散,请同学们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些什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紫外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 随堂训练

1、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

2、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   )

A.红外线     B.X光线      C.紫外线      D.γ光线

3、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4、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用紫外线来消毒、灭菌,这是因为(   )

A.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

5、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

A.医学上的“B超”        B.探照灯

C.电视机遥控器            D.手机

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郭剑评论 
  • 优点:

    全面 具体

  • 缺点:

Tags:5节,色散,ppt,配用,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