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日期:2009-1-6 09:37 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在我国会展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根据此类院校的特点提高会展人才培养质量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模块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和产学结合上做些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入世”进程的深入,我国的大型会展活动越来越多,会展业开始明显升温。各地政府都十分关注会展业的发展,很多城市都以“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作为自己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把它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会展业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当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备受世人关注,正在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批准了一批试办会展专业的学校,高职高专院校的会展教育就是在这种局面下产生和发展的。由于没有经验,也没有很好的途径获得经验,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外延过泛,师资素质专业性和实践性不足,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专业针对性缺乏,实践环节薄弱。会展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学生的专业特点不明显的现象比较突出。于是一方面会展业专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高校会展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好就业。高职高专院校受学校类型以及培养人才规格等条件制约,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需要体现“专项教育”的特色,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在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格局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抢占会展业人才供给市场就需要在“专项教育”上做文章,从而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精确定位培养目标 
 
国际会展业发展到今天,会展需求与会展分工的市场渐趋细分。这是随着国际会展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技术的渗透所带来各种新的更专门化的会展需求与分工。比如,会议的组织和安排活动就要考虑到会议地点的环境优化,会场设计的色彩布置、音质控制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甚至对会议氛围即会议开到什么时候要发出什么样的气味来调节与会者的情绪等都要考虑。此外,各种职业化的分工也开始产生,如会议与参观考察的连动,展览与商务洽谈的有机衔接,会议内外的公关礼仪社交等等。这些都意味着会展教育要进一步专门化和职业化。高职高专院校的使命即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有自己的优势,于是就要吃准会展业人才需求的“细分”市场,进行“细分”定位。这种“细分”是指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培养会展产业链中哪方面的人才,并在这方面精耕细作,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 
从市场调查来看,会展业需求最旺的是专项会展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会展专业应根据国际会展业发展的趋势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类型及人才规格把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会展辅助型人才的培养,即展会设计、会展物流、会展评估及会展专项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国有些高校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需

求特点,在办学中开始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日益激烈的会展业竞争中,“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会十分明显,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作深入的研究,要根据会展业市场对人才的各种细分需求,既要合理配置自身的优势资源,又要注重整个会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上专门技术、专项管理的要求,扬长避短,精确定位,办出特色,从而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会展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课程模块建设 
 
如果把学生培养比作产品生产的话,那么课程设置就相当于产品设计,如果设计不好,产品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课程设置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会展人才的总体规格应该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独特性”应用型人才。有学者将这种“独特性”概括为专业细分下的灵活机动原则,即在专业细分下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相应的课程设置,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在课程构建上,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结合,课程的设计需要“量身定制”,学校应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不必强调课程的系统性,要特别重视课程的针对性,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由业内的资深专家担任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把关。在课时设计上应该灵活,学时安排根据需要而定。学生的实践环节尽量安排在校内的模拟情景中和会展企业中进行,加强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实现无缝链接式培养。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当前不少学校对会展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上,讲道理的多,传实务的少。这和会展专业人才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很不对称。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会展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采取比较“务实”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互动,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理论教学上立足于够用。在课堂知识学习阶段,主要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的接受、理解和记忆过程,基础理论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可以采取“主题式学习”或“主体本位学习”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学习阶段中的理论系统有条理地教授给学生,简化他们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从而为学生打下切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后期实践知识积累做好准备;实践教学上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包括校内和校外)中去,通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构建与自身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并最终形成?能力基础。? 
 
四、加大产学合作面 
 
从市场学的角度看,对于人才的培养,学校是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市场导向”的培养理念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时刻关注业界的发展和关注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在这一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积极开设符合业界需要的课程,积极邀请业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大力实行校企合作,从而做到“学校人”与“企业人”的无缝对接,实现校企双赢。 
展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与重点展览馆所、展览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为学生在实践性的环节上作好铺垫。产学合作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教师与学生参加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和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合作的成果又直接反馈到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会展专业的产学合作教育,可以深化会展学科的教学改革,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合作教育后,能够真正将会展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产学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使教师职业素养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能够很好的结合。 
产学合作教育在实质性的运作中,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与会
Tags: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