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关于探究教学的一些思考

日期:2007-11-27 23:56 阅读:

关于探究教学的一些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究式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实验探究更是备受青睐。此次海南省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许多教师都组织了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然而,实验探究所承载的教育教学价值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我们只能依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开展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别于科学研究。受基础知识的制约,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会遇到不少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与支持,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海南二中米珊珊老师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中,就是采用这种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米老师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活动a、b、c、d、e),逐步将问题展开,整个教学活动蕴含着一条“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与方法”的暗线。正如米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所言,这节课的思路是: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钠的保存及钠引起的火灾怎样灭火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很积极,教学目标达成良好。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对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的探究。米老师在上课之初即帮助学生复习了镁、铝的一些化学性质(镁条燃烧、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以及钠的原子结构,为学生探究钠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钠、镁、铝均属于金属元素,在此,米老师运用了学生在第二章建立起来的物质分类观的思想,意在引导学生迁移应用。

探究钠与水反应教学片断

(大屏幕展示)学生活动c,探究实验——当钠遇到水。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2)在烧杯中加一半水,滴入1~2滴酚酞试剂,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烧杯中,盖上玻片,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由于钠与水反应比较激烈,为安全起见,老师在这个环节加以提醒,明确了实验步骤,确实很有必要。分析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这个探究实验的重心不在于实验的设计,而在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利用,即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三个环节。

当学生完成了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后,需要依据实验现象对反应产物做出猜测,并加以验证。此时,教师又提供了支持。(1)从现象分析;(2)从元素守恒分析;(3)从化合价变化分析。

这样做,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推测出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固然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但是,教师所提供的支持过多过细(从多次观课来看,学生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的现象,不难推测出产物中有氢氧化钠,因此,无须教师提供支持),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另外,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推测产物中的气体是什么,老师给出了一个未完成的化学方程式2 Na + 2 H2O = 2 NaOH +   。其实,学生只要依据这个化学方程式就能推测出产物是氢气。这个教学环节,如果开放度大一些,让学生思考讨论,再表达交流,也许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一方面,可以收获我们预料之外的信息,获得动态的生成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如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元素守恒等)去解决问题。教师侧重于组织与引导,组织学生倾听与分享,适时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总之,在设计探究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探究活动的开放度,还要充分挖掘探究活动对于达成三维目标的功能与价值。

Tags:关于,探究,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