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张景中院士讲的数学故事:一个少年喂猴子,早上给猴子4个梨子,晚上给猴子3个梨子,猴子发现每天晚上少一个梨子,就很不高兴;于是这个少年又改成早上给猴子3个梨子,晚上4个梨子,猴子每天晚上多吃一个梨子,就高兴了。每每听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哈哈大笑,笑过以后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是不影响结果的,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对于孩子们来说,数学中的性质和概念曾是那么抽象和枯燥,而张院士仅仅用了一个简单的“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就激起了孩子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理解了、记住了,甚至想忘都忘不掉了。在笑声中,孩子无论天资如何,都顿觉数学好玩。笑声中的我更清楚,教师对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面对数学的时候觉得好玩呢? 多年的数学教学一直沿袭着这样一个方法:学习一个公式,然后做几十道类似的习题。从小喜欢数学、但最烦重复做题的我当了教师以后,想努力改变这一切,让我的学生能够觉得数学好玩、有趣。于是,我在生活中伸长敏锐的触角,寻找、感悟那些隐藏在身边的习焉不察的、类似于“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努力让自己“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 记得在我们学校的一次“创新杯课堂教学评比”中,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评委和老师。眼看上课铃就要响了,我却郑重声明必须先把一张至关重要的证书发下去。知情的学生们七嘴八舌替我着急:“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李老师怎么还给我们发证书?”“都怪李天意昨天吹牛说他看过一本最厚的书,引得大家特别不服气,我们才告诉老师都把书带来,一定要跟他比一比!”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说:“昨天,大家不是不服气吗?现在我们就来评一评、比一比,看看谁的书最厚,里边装的知识最多,我们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把这张证书颁发给他!”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搬出从家带来的厚书,寻找着书本最后的页码。 “我的页数最多,有998页!”文艺委员率先把自己带来的书的页数报了出来。 “998!”我一边认可地点头,一边把数字一板一眼地写到黑板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本书有998页,这个数可真不小哇。看来这个证书得发给她了!” 我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的页数比她的还多,有1302页呢!”“1302?”我把这个同学报的数字写到998的旁边。“凭什么就说1302页比998页多?”文艺委员从来不肯轻易认输:“你的都是1、2、3,还有个0,我的数都是9和8,怎么不比你的大?”她的质问还真拉来了响应的伙伴,但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反对:“998再大也没有到1000,1302可是一千多呢!”“1302是四位数,998是三位数,四位数就比三位数大!”激烈的争论中,同学们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商量,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伴着激情自由地飞翔。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我郑重地宣布第五次,大家才心服口服地让我把证书发给了李天意。 听着孩子们的辩论,看着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感受着他们构建知识的快乐,我和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我想:数学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还有内容和直觉所带来的发现的冲动和情感的迸发。只有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尽情地舒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激情的陪伴下自由地飞翔! 孩子的激情被激发,任何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独立地去完成适合自己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也恰恰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尽的乐趣,孩子们更是表现出空前的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与主动。他们记了大量的数学日记,写出了几百张数学调查信息表,其间还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事: 我的工资是通过银行发放的,以前每个月的6日左右工资就能提取,而这个月,直到26日工资才到账。不知从什么渠道得到消息的谢小雨也把它当作一条有用的信息:“老师,我想帮你算一算,晚了20天,银行能生多少钱?”我笑了,现在的孩子满眼都是数学信息,需要老师做的就是支持、鼓励、指导,还有关键时候的参与!我说:“要算这个,你必须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不怕麻烦,你可以试试看,老师随时帮助你!”谢小雨开心地走了,开始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她在日记里写道:“这件事情很重要,牵扯到李老师能不能按时领到当月的工资!”其实,工资的按时发放与否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当学生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们喜悦的心情绝对不亚于拿满分、得第一。而我时刻想着的正是让每一个学生“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并有兴趣解决生活中无数个数学问题!体验多了,信息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探索有价值了,孩子们的兴趣浓了,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了。 在张景中院士的引领下,我将继续与我的教育伙伴们一起努力,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数学教育中,让孩子们“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Tags:学生,双数,学的,眼睛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