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Intel未来教育的先进理念的指引下,从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课件的特征与内涵出发,以建构主义与“双主模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优势,介绍设计开发新型网络课件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例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 双主模式 网络课件 2000年开始至今,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已经在多个省市进行,其教育理念也逐渐被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实际,一些教师也能设计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件,但由于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选择上有些不如意之处,本文根据自己对Intel未来教育的理解,提出开发基本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网络课件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网络课件开展的,设计和开发好网络课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关Intel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Intel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其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它启迪我们从关注课件设计转变为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讲得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提倡课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其过程模式如下图: 二、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开发网络课件,首先要分清其与平时课堂中的一般性课件的区别。在平时的媒体课件中,主要由教师投影课堂内容,以现场语言、文字、形体、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而网络教学则以学生活动为主,课件的展播由学生自主控制流程,资源容易共享。参照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对比时下教师对课堂的操作与控制,主要参考以下几种因素来设计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的内涵 网络教学中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教学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以基于B/S方式(即web方式)类型课件的开发,学生通过IE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其主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完成,可以作为课堂的同步练习,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强化和巩固。网络课件运行在服务器上,客户只需用浏览器访问就行了,可以边使用边修改,相对来说,开发较为方便,使用一般的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较为简单的工具即可。应该说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教师开发、学生使用、教和学兼顾的课件,以局域网为平台,但不局限于局域网络。 2、网络课件的特征 与以前的多媒体性课件相比,网络课件更具有网络性,基于WWW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网上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便于进行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对课件操作的主体也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其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去选择内容,将被动接受的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另外,智能化也是网络课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化有利于优化网络教学,提供友好的界面,便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设计,实现双向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真实化,智能性的网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互动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流程,自主制定学习方案,这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ID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后者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双主模式”理论与网络课件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网络课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动机”理论,而技术特征也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的运用: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以上两种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因此网络课件在某些功能就是顶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过要力求精练;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在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扩充可思考性、创新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与他人的讨论之后达到有意义发现。 (2)建构主义在网络课件中的体现:“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网络课件中的体现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直接传授,而是间接地通过课件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习的重心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上述分析,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在网络课件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适合Internet的网络课件,体现了“双主模式”理论对网络课件设计的指导价值。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在“双主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就网络课件开发的设计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内容方面。这是设计网络课件的关键之处,也是与传统课件区别最大的地方,网络课件的内容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又不能过于杂乱。 (1)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件的内容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以及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以某种方式告知学生所学内容将涉及的相关知识等。 (2)课件内容编排应紧扣教学大纲、讲究实用、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通过课件自主的学习时间较紧,因此内容不能过多,以大纲为主线,当然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提供课外的知识点,以丰富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内容的设计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而问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3)媒体表现力求与内容的具体生动展示相结合。网络课件中媒体的运用涉及认知心理、艺术创作、技术等方面的学问。 (4)内容要充分全面。在网络课件中必须提供充分有用的相关信息,对问题解释要非常具体和详细,相对来说,网络课教师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是自主学习内容的,因此不能象以前一样只提供结论性的语句,而应是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有些课程很多答案是不唯一的,Intel未来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而得出结论,通过对不同结论的探讨而实现相互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网络课件最大的特征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分析,有的知识点太多,可以提供一些网站的链接。现在,有很多课件在资源的提供内容太少,教师往往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浏览你的网站,怕完成不了一节课任务。其实,事前可以先给学生解释一下你的课件的内容分布,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全盘消化。另外,在提供资源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仅有的提供如google、baidu等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自主搜索,这不是很好,因为如今网上的信息太多,学生搜索出来的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筛选,因此教师要先筛选好一些网址,学生点击后能直接浏览其中的内容。另外,在你所的页面上还要提供在线帮助、参考文献和友好链接等。 2.交互方面。现在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网络课既然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少参与,其实不然。网络课应该是最明显的“双主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课件设计时,就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1)导航功能的设计。要有良好的导航性能,学生能够通过按钮、超链接等交互元素非常方便的选择内容和查询信息,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便查找。 (2)交互的动画演示。目前有许多网络课件都具有交互动画,对教师表达问题以及学生分析问题,领悟内在的定理和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3)练习与评价:学生通过练习以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便于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的工具比较多,目前常用是聊天室方式与BBS方式,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分析的结果公布在网上,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取各取所长。在线交流(网上论坛、与主讲教师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协商会话”,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利用交互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了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课件的表现形式方面。 以往的课件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都采用幻灯片的方式,主要替代教师的一些功能以及播放一些信息,一线教师也比较习惯,但网络课件有其特殊性,主要由学生来操作,因此设计上与以前相比就有很多不同。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网页即web方式的形式给以表示。基于web的课件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得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基于web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下面针对我校教师曾经开发的一些网络课件给以说明。 ①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shijieting3/default.html语文《失街亭》 ②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yxy/index.htm生物《农业的生态结构》 ③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fdycai/index.html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课件均能由学习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标操作,真实科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将课堂的内容反映到课件上,学生通过这些课件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三者大致上都能达到网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过也有各自的区别。在①中,教师提供了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另外,该课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讨论性题目,学生根据参考内容按要求在网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由于课文内容较多,教师对教材进行部分处理,提供较多的参考性内容。另外,在页面上还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识,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识。不过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课外知识上仅提供搜索引擎,这样学生搜索内容较难。在②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点与课文相结合,这些知识点能直接给出详细内容的链接,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提供了评价量规表,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所得给出客观评价。在③中,作者根据理科的特点,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内容,得出自己结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总的来说,这些课件能脱理原来教师控制的课件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能否正常地开展起来。目前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课件已经用于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但从上述实例发现,全面利用以上开发策略来设计的网络课件还是不多见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练习与评价和在线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课件交由学生就万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师操作转换成网页就交给学生,一定要注意引导。由于文章讨论的网络课件既要扮演教师角色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与学并重型课件,在“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多种开发策略相结合来进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红亮 《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何克抗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教育技术通讯 3、高志军 《网络课件开发的精品策略》——教育技术通讯 4、余胜泉,何克抗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 5、黄荣怀,《一种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 中国远程教育 Tags:Intel,未来,教育,模式,网络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