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的发展

日期:2005-12-16 18:17 阅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的发展

加拿大安大略省部分学校考察的思考

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  姚斌

在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历史的沉积年形成的,是从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的过程。校园文化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势,蕴含着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教学,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学子。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17所学校的考察,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校文化的巩固和发展,是通过一个个小的事件累积而成,是一所学校通过长年的培育得到生长的。由于两地在国情、文化和教育制度上的差异,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发展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其培育和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学校的管理还是有所启发,值得今后在学校管理中借鉴。

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发展:在对安大略省近一个月的考察过程中,我们随意走进一个学校,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各个学校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外在表现为进入学校后,开放式没有学校围墙的校园优美洁净、看上去有些凌乱的教室布置蕴含着学生的进步及鼓励学生的成长,在走廊上到处是学校的宣传品,有长期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杯、所有历届毕业照片、刻在墙上的每年优秀毕业名单、历届学生会及学校议会的成员照片、长期保存的学生优秀艺术及手工作品、学校各种学校代表队成员照片等,短期的学生作业展览、短期的学生手工艺术及手工制品,这些资料的形成不是一年二年才能完成的,而是长年保持、不断更新布置的结果。在一些学校还专门设有荣誉室,保存有当年为国牺牲的毕业生物品、学校发展历史图片、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物品和照片等。在各个教室布置上,也是凡是可以布置的地方均可以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的作品和小报等,这些外在的形式,促使在校学生向优秀毕业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几年的中学生活也能成为墙上永久的名单或照片之一,从潜意识上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的规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创新,为个人、为学校争光。 这种环境文化是一种显文化,人们对不同学校所得出的不同感觉首先是从环境,尤其是物质环境而来的,优美而又充满热情的校园环境给人以亲切向上的感觉,吸引人们认同它、接受它。倘若还让人感受到师生们的热情和朝气,那就更反映出了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学校文化虽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有师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又有着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影响和制约着师生的生活,是起约束作用的制度文化。制度即规范。规范不仅是作风问题,也不仅是效率问题。规范体现的是意志和习惯,进而是一种文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人治的痕迹较重,法治观念不强,方法也不理想。因此,作为一种可传承的文化,学校特别要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对制度建设意义的理解和各种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文本化制度的制订是重要的,但制度本质上是精神的,它表现在行为过程中,因此养成行事规范是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安省部分中小学中,制度文化的建设是在省教育法律框架内,由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共同讨论后形成的,是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制度。从管理者到职工都在自觉地遵守着。如考勤制度,在安省每一所学校内每一个房间甚至于洗手间都设有双向对讲系统,有什么事情,通过广播进行沟通,如果某位职工没有应答,即意味着该职工已离校,这种情况下,职工必须向校长说明情况并记录在案。其他还有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再如一些班级内布置有学生在校规定、作业要求等及违反后如何处罚,是全体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是经过全体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同时还有每位成员的签名表示认同。这种形式是经过同意后形成的,是一种促使各位师生共同遵守的内化为个人行动的制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校园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向质量的转变:的校长等管理者在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通过师生群体的共同认同,并表现出群体的气质和品性后才能确立、显示、继承和发展。必须把一些外在的物化的表面形式如校歌、校徽、校训及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转化为内在的个人自愿遵守的行为,才能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如一个学校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即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每个人的自觉的行动,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现象。安省每一所学校均有其标志和吉祥代表物,每一个学校将其标志印制在学生的作业用纸、公文、毕业证书、教职工的名片等上面,学校还将校名印制或刻在笔或小工艺品上,新生进入后人手一份,让每一个师生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时刻提醒自己要为这个集体负责,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某些义务,激励学生为校增光添彩。在中国,虽然有不少学校有校训、校徽等,但还没有做到让学校标志无所不在,有些还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只有学校领导者与教职工加强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宣传,才有可能让校园潜文化中的教育寓意,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并继而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健康的成长。

在校园文化中最重要、最为体现校园文化特有内涵的内容,我认为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生活,全面、自主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态度,并体现于学生的行动之中;二是教师层面,包括爱岗、敬业,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关心学生,热心为学生解决一切困难,包括学生对人生态度、与他人相处等各个方面;三是学校有相关的机制,让这些为之努力的人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这种师生自发的行动,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期强化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通过几年甚至于几十年的积淀才能形成的。

加强领导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校园文化向深层次发展:管理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但统领不等同于管理,其中,领导的产生和退出、领导的权利及制约、领导的培养与选拔、领导的思维习惯与作风等等在统领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校长和专职管理者的职业化程度、管理背景、心理背景(个性)以及学术背景都直接影响着他的思维习惯和行事方式。作为学校管理者,既要有其亲和性一面,也可树立领导威信,在管理的问题上有两种立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校文化:一种是“重管轻理”,另一种是“重理轻管”。这里说的“理”,是指规则(包含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道理。重管轻理的着力点是管,目标是管中达理;重理轻管的着力点是“发展”,目标是建立发展机制。后者相对前者而言,是把通过管理来提升队伍素质,变成通过建立发展机制来完成教职工各自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较高层次。安省各中小学校长通过职业培训后上岗,在领导方式上都比较注意人文化管理,建设和谐而高效的管理,如各个学校设有教师中午休息室,提供全套家庭热饭设备,提供部分食品和饮料、水果等,为教师着想,促使教职工提高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并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现在我们还有不少的中小学,学校领导只想着让教职工拼命工作,对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却缺乏考虑,或虽然考虑到了,但由于学校经费或场地等实际困难而难以解决,这对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有影响的。

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中学教育中的学术不仅指学科知识,还应该包括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包括教法以及对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处理。学术是维系学校的核心,深厚的学术力量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但是,深厚学术力量的取得是以学术自由这一文化特征为基础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习惯于自上而下运作的体制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提倡学术自由尤其必要。学术自由的基础是思想自由。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学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我们今天轻视、鄙弃、甚至试图予以校正然而为年轻人所喜欢而流行的文化,不无可能会成为主流文化弥漫于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之中。在安省除教师必须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外(培训期间有储备教师代课、其工资由市教育局统一支付)外,还十分注意教师的自我发展,各个学校每月有一天是教师发展专业日,集中讨论学习。同时各校利用午餐时间自由交流、课间教师自由交流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我国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教师忙于应付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个人自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却很少有时间去参加培训,只是靠教师自己利用休息时间来自学,这样造成部分教师知识老化,不会使用新的教学技能,其教学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解决办法最有效的就是真正加强校本教研,制订制度,严格考核,让校本教研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上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育人的教育,离开育人专事育分数,就离开了学校的意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学校文化;今天的学校特别是那些屈从于功利要求或受利益支配在应试教育轨道上行走的,都不可能建设具有传承意义和现代品质的学校文化。事实上,归根结底,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教育立场确定的。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立场有其思想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价值观是以升学率为目标,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但教育讲究的是过程,并在讲究中体现其文化。就是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比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校和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有幸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驻足回望,这是什么样的专业化教育都无法比拟的人的教育。安省教育当然也存在不足,如学生自由了但自由有些过度,学生知识层次比我们要低得多,但他们的艺术课、手工制作课程却坚持不动,学生动手能力比我们强。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将考试分数作为绝对指标,把这些当作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惟一尺度。继续弘扬以激发、培育而不是扼杀每个孩子个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最大可能地践行了人的教育。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近期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学校教育在不断地得到重视,优秀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还是很有希望的。

                                              2004年12月

Tags: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