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隔代教育现状原因及策略探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也是上升趋势,造成农村初中隔代监护教育现象普遍存在,由此现象所引发的问题日趋增加。本文将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策略探究,力求为农村初中解决隔代教育学生群体所暴露的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隔代教育 现状 原因 策略 1、隔代教育现状 1.1 本人对全校475名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学校里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有92人,占总人数的20%左右。笔者对这92人的隔代教育的形成进行调查: 表一:农村初中学生隔代教育形成抽样调查统计表: 1.2 同时,笔者也对某村367户家庭进行调查显示,该村隔代教育的家庭有17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8%左右,并且对这176户隔代教育家庭的形成展开调查: 表二:某村隔代教育形成抽样调查统计表: 1.3 从表一与表二的调查数据来看,形成隔代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祖父母的溺爱与单亲家庭形成的隔代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农村初中隔代教育学生所占的比例及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状况。 1.4 通过学校三项竞赛和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表明,常违规违纪的学生有40个,占学校学生数(457)的8.8%,其中有28个是生活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的,占违规违纪学生的70%,笔者对这28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展开调查,有如下特征,见表三: 表三:农村初中隔代教育家庭的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特征抽样调查统计表: 从调查中表现,农村初中隔代教育家庭的违规违纪学生主要表现为:(1)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学习,破罐破摔;(2)固执,逆反心理强,没有强烈的社会道德感;(3)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负面信息的熏陶,沉迷于各种游戏中,甚至染上赌博的恶习;(4)性格孤傲,自以为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甚至行为放肆,对别人漠不关心,对教师的教育关心不领情。 1.5 因此,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和帮助,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这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探究农村初中学生家庭隔代教育的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剖析原因 家庭的教育环境、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身心健康,不同类型的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的组成与受教育的程度与家长的生活习性的不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诱发学生形成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也不同,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隔代教育的家庭更多地表现为负面影响,具体可分以下几方面: 2.1 父母外出打工产生隔代教育现象 2.1.1 这类家庭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监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交给双方父母辈,从来无瑕顾及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而祖辈由于年龄差的缘故,没有精力监护教育,任其放纵,有的认为小孩子现在还小,到了一定年龄他们自然会明白事理,应让其自由发展,对他们平时的言行举止缺乏正面引导,长此以往形成了放荡不羁,自以为是的性格。 2.1.2 由于父母的忽略,使其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父母双全的“孤儿”。缺少与别人交流情感和倾叙的机会,内心感到孤独,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逐渐形成冷酷无情的习性。再加上孩子年少自制力差,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接触社会上较多负面的信息,抵制不住一些低劣的游戏诱惑,沉迷于游戏和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赌博,忘了学习和作业,逐渐形成了厌学、甚至害怕学习的心态。 2.2 祖父母的溺爱产生隔代教育现象 2.2.1 这类家庭往往是祖辈与父母辈两代人对孩子有不同教育观,父母对孩子期望较高,希望子女有个好前景。而祖辈嫌他们管得太严,孩子太可怜、太辛苦、太劳累,感到很心疼。因而两代人为教育孩子发生争执而弄得不愉快,父母辈就干脆把孩子交给祖辈监护教育。 2.2.2 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人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千依百顺,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不加分析地给予满足,一味迁就。由于过份的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形成任性、自私、行为放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孤傲性格,稍不如意,便对家人、同学大发脾气,大加指责,甚至有的还常以不吃饭相威胁,弄得家人不知所措。 2.3 农村单亲家庭产生隔代教育现象 2.3.1 农村单亲离异家庭对孩子放任自流,家庭气氛沉闷,父母对教育的责任互相推诿,干脆把子女交给自己的父母辈监护教育,孩子完全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父母的冷淡、忽略,使这类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认是被抛弃的孩子,不少人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自暴自弃,对社会有对抗情绪,戒备心强,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发怒,反复无常,难以与他人合作。 2.3.2 那些因疾病、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在家庭中受到教育和引导的机会相对较少,接收到的负面信息相对较多,因而缺乏安全感、满足感。这类学生缺乏自制力,没有强烈的社会道德感,内心孤独,性格孤僻;以至于愤世嫉俗,易走极端。 2.3.3 总之,单亲家庭学生由于长期的心理失衡渐渐产生了心理偏差,有的甚至形成了变态人格,产生了对社会、集体、他人的不信任感,出现严重的性格障碍,表现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生活表现非常世故,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与循循善诱无动于衷,反叛心理特强,漠视学校纪律,离校出走也以这类学生居多,甚至走极端酿成悲剧的也有过。 3、策略探究 从农村初中隔代教育家庭的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特征抽样调查中,归结起来看,他们的问题主要是情绪与心理问题。心理学家提出:“在使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只占20%,而情感的作用则为80%。”教育心理学指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学习方面的问题;二是个人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三是适应社会环境的问题;四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笔者据此对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现象进行策略探究。 3.1 对父母因外出打工隔代教育家庭的学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1 建立“困难生”爱心档案。 从入学开始,班主任就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对在学习生活、心理有困难的学生要深入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建立爱心档案。并且与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协商,与这些学生结对帮扶,负责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并给予他们以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这类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3.1.2 教育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这类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空虚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如打游戏机、上网吧、看武侠小说、集伙赌博等,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学习与作业,学习成绩差甚至有的逃学。班主任及相关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3.1.3 用爱心和友情弥补亲情。 这类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情感交流,与祖父母辈存在代沟,没有共同语言,内心感到孤寂。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对他们要充满爱心,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认真倾听他们的叙述,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们交流思想,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中,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感到幸福,更加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3.2 对祖父母溺爱产生隔代教育的学生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 3.2.1 培养学生有爱心 班主任在尊重主体——学生,变“生硬说教”为“情理交融”。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充分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应,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振,唤起情感共鸣,以此驱动学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形成。如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热切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用爱心打开他们紧锁的心扉,常以自己成长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与他们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叙述,以情换情,同时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班级氛围。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学会关心自己,懂得关心、理解和尊重别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美好,逐渐学会适应生活,摆正自己的位置。 3.2.2 辅以严格的要求。 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除做耐心细致工作外,也要有一定的严格教育和要求,对原则总是不能迁就。通过班团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他们的行为起到提醒和约束作用,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对有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要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严肃的班级纪律处理相结合。 3.2.3 创设活动交流平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会与他人合作。 班主任应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利用主题班会、知识抢答赛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可有意识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同其他同学间的友谊与合作,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有意识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表扬和鼓励机制,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善于发现他们的细微优点,捕捉学习中的闪光点。评价学生不是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标准,而是从中找出积极的一面,加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从而使学生感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给他们设计的问题要适度,每获得一点进步就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3.3 对单亲家庭产生的隔代教育学生的应对策略 3.3.1 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家庭现状。 面对婚姻离异的单亲家庭学生,应让学生明白,离婚是父母的事情,与孩子没有太大的关系,孩子也不宜过多地干涉父母的权利。以此来降低青少年对父母离婚的恐惧和仇视,培养学生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品行。而对那些因疾病、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单亲家庭学生,应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处境是因不可抗力所造成,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教育他们要树立起生活的勇气,正确面对挫折,战胜困难,使其明白,当前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生活的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3.3.2 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活在残缺的家庭中,已经不能享受到完美家庭的温暖,我们应给他们以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雅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引导到良性发展的轨道,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于学校来说,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然后选派优秀的教师去结对帮助。同时班主任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 3.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危险年龄”,再加上残缺家庭与社会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致使这时期成为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因此,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帮助。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最终克服因家庭的缺陷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也呈上升趋势,打工赚钱成为农村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后,他们将子女的监护教育权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辈,再加上农村单亲家庭也有所增加,因此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现象总体呈上升趋势,由此产生的隔代教育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瓶颈。” 隔代教育现象理应引起我们教育界的重视。 参考书目: 1、《班主任之友》 2、《素质教育大参考》 3、《教育理论》 4、《师资通识培训》 5、《衢州教育科研》 6、《教学管理》
Tags:农村,中学生,隔代,教育现状,原因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