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农村教育(续)

日期:2005-11-14 15:20 作者:fzhqing 阅读:

221实验对象:

我们从20029月至20057月进行了三年教改实验,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验组4个班,对比组各2个班,每班65人。其中初200512班为对比班,初20053456班为实验班。

20029月升入初中的学生编班,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实验前测试数学成绩分布基本一致。实验班采取“探究性活动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实验时间:20029月——20057月,历时六个学期,不加重学生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实验因素。

222探究性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内容

初中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问题设计符合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原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认知形式和发展的规律,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可以分形成性探究、建构型探究、应用型探究三种类型。

形成性探究是指针对教材内容,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现形材料,设计为探究性问题,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推导分析或论证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

建构性探究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建立知识系统和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应让学生自主完成,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为培养创新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应用性探究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在知识的发展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他们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探究性活动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施放,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探究活动要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逐步过度到学生的自主探究。

探究性活动形式。

解决探究性问题一般包括认识问题,制定探索计划,执行计划和反思总结等步骤,它在问题内涵、思维深度、操作手段、活动范围等方面远远超过解数学习题的功能,因而决定了探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教学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也可以采用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活动中开展探究,留为作业,在课下或假期中探究等,在探究性活动的教学中,应当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讨。

 

13

开展合作学习,走向社会调查研究、拜师求教。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功能。对于同一个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种探究方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研究,以做到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腐朽 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过到活动的目的,使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

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探究过程;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创新,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也要热情赞扬。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和讨论。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 教学相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主体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 ,除遵循教育教学中规定的有关原则外,还要体现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探究性活动中,如何做体现以学生为主腐朽 呢?建构主义认为,要以从下三个方面去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问题的认制定问题的方案,教师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出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立足于社会要求的角度,还问题的探索发现权给学生,学生是问题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2.创造性原则。

探究性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原则之一,在设计中要有创新意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活动中,要昼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和其它学科问题,发展和得出数学模型。要利用自主探索,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提问,变式训练等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交流性原则

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创设和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提供学生在小范围内与同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看书的言论,对于提出的问题,先是让学生

4.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活动学习淡化结论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是现货教学论的基本主张。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机关报知的体验,是现代课程教学的新追求。教学设计要重视结论和方法的统一,过程和结论统一,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关注认知过程(见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P51页)。

探索性原则: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代数中蕴涵着大量的规律、公式、法则和算法。几何蕴涵着大量的概念、性质、定理、推理和证明;为了适应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在探究性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索规律、公式、法则、证明,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让8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要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数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通过经历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用、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过程,加深对规律、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和应用,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活动的内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内容的的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内容应尽量结合实际问题,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之间的联系。

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要注重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

 

 

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性活动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巡回指导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究——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①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实验,或制作一些模型、图表、开放题目(开放题议或结论)。让学生观察分析,或拟编一些联系实践的应用题让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学生急于去探究解决,但利用目前的知识又很难解决,于是形成了教育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起了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学生主动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提出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使学生根据教师指出问题,通过阅读、实验、观察、分析、概括去建立数学概念,去发现定理公式,去完成定理、公式的证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要把发现的机会和乐趣留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这就是探究性活动教学的中心环节。

③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是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与探索中,学生能摆脱权威的束缚,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不受拘束,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同学的思路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协作精神。

4教师合理指导

   探究性活动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形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学情的了解上,在学生产生思维障碍和心理困惑时教师适时介入,排除学生思维障碍,克服学生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学生探究方向不偏离主题,把探究性活动升向深化。

5总结探究成果

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的结果,如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及解题思想方法,一题多解等,及时总结推广,形成,这个总结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小组总结。

及时总结探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总结方式可多样化,如: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等等,把探究到的成果全部展示出来,正确的成果要求学生记下来,使资源共享。模两可的鼓励学生纠结探究验证。

在总结时,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只要有一点点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新做法,就称得上成果,就要给肯定和赞赏,即使是错的结论也要给予鼓励,帮助安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常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乐于探究而不被。

6正确使用评价

  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多元化、多样化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等级制,不同分数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要注意自我,环境评价,活动评价的相互协调,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例如与自己的过去相比,与自己的实际水平比,而不仅仅与同学比,与一次考试比。其次,教师、家庭、同学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应当让学生感到人们都在关心他,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人们仍看到他是努力学习的,他的许多地方有明显进步,第二,注视活动过程的评价,在探究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赞扬,即使先败,也要给予安慰,鼓励、指导,帮助他把问题解决到底。

 

参考文献

1、王密庭  《数学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杭州大学出版社

2、郭立昌,范永利《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第1——2

3、张德银  中考探究型试题分类例 析,试题研究  初中第一集

4、陈伯良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潜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3年第1——2

5、胡勇健  高中数学学生自立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学数学2004年第4

6、胡浩  一次意外的探 究性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6

7、吕世虎  石永生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杨志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5

9、林旭亮  我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认知  中小学数学教师版

10、喻平  数学教育的实验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5

11、邓友祥新课程观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与教学建议  中学数学教学参与 20038

12、孙伟奇  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上海中学数学20015期。

 

 

 

 

 

 

 

 

223:实验效果检测:

由于在实验中努力贯彻“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针对指导、及时反馈、整体提高”的原则,大大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学习成绩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第六期结束,20056月份,课题组对三年来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检测,其检测方法是:答卷法:课题实验到第六期结束时,经过课题组决定,统一命题检测。

试卷形式:

一:选择题15个小题

二:填空题5个小题

三:解答题5个小题

命题组:李会君、张国群、黄强  命题人:黄强

检测时间:2005613日上午9点至11:30二个半小时,题目总分100分。

命题原则:

1.调整设问方式,注重心理感受,在卷面上,问题的提出多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与试卷融为一体。

2.加强变式测试,注重能力培养。

试卷中的不少题目学生在平日都未接触过,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而应该在平时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积累。如:例在(试卷22题)这种能力测试,不仅培养归纳、应用知识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开放试题,培养学生个性。

开放性试题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很有裨益,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索空间(如试卷1819题)

4.命题设置问题中,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

 

 

226实验干扰变量的控制

 

控制实验条件是关系到实验全局的核心问题。实验条件也称作实验变量,实验变量包括无关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1.实验自变量:探究性活动学习的六段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合理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探究成果——正确使用评价

2.无关变量的控制: 3.实验班使用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合理指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探究成果,及评价,对比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两种教学模式严格区别,保持自变量的单纯性。

 

23实验过程:一、准备阶段

1.制订初中数学探究性活活动课题研究与实验计划(200211月至2003年元月)

2.收集资料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派专人购买相关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3.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20032月至20037月)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认识态度,使我们的探究性活动学习更加适合于学生。我们以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的教学、单元小结复习,新课,等不同课型。设计了六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型开展探究性活动中老师教学方法的意向。又从学生对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态度,认识出发设计了四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态度的认识,由10个问题设计了“探究性活动学产调查问卷;对2005级初一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422份问卷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分析所得结论附后”

探究性活动学习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教学的课堂结构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注入式为主,学生则一般处于消极被动和压抑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这样做既不利于传授知识,也不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训实验教师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质

2专门请了泸州课题研究的老师培训

Tags: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