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新 角 色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为知识传递者的单一角色已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已多元化,同时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教育管理的合作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 角色转变 多元化 课程改革,并不是换一换教科书了事,面对新课程,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新理念;必须重新学习,改造自我,超越自我,适应新课程。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一直以来,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宰,“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师生之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递与接受的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因此,我们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可能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改革者和决策者、教育过程中的合作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其内涵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被教育者们所重视。其原因有二:一是现代科学知识广博且发展飞速,教师要在短短的学校教育时间里传授所有的知识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被动摇。现代的教师不再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古老的教育观点上在今天的现代教学中才真正得以体现。 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中的引路人。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沿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意识,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向的修养,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则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难得有机会从事教学研究,即便是有机会参与,也只限于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研究、实验。这种做法导致两种后果,一方面专家们的研究课题及成果不为实际教学所需要,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实践的“根基”;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办法的巢臼中。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保证。 三、教师是课程的改革者与决策者。 新课程需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自主地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还需要与学生一起协商他们的学习计划。因此,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新课程的改革者和决策者,而不再只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已为广大老师所接受,并自觉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技能、 情感、认知相互交融,大胆创新.不局限于哪种形式,让小组学习、合作讨论、交流、辩论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真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组织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境,采取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教学生会学。 再次,教师要成为课程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合作者。 1、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之间的孤立、竞争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障碍。新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2、与家长的合作。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与教育管理者合作。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教育要勇于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计思想,协助他们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从传统角色走进新角色后,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 作为教师,要尽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Tags: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