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研究将按照国家七年级—九年级《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浙教版科学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进度,适时适量地组织小课题探究活动 遵循以下原则: a、有内容可探究 结合教学内容,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阅历,选择小课题探究内容并进行实践。教师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和资料查找、实验药品、器材和场地等方面的帮助。 b、有办法去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探究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c、有机会来交流 对已取得的探究结果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交流。不同的探究内容和过程,可以相互学习,学会尊重与理解。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思路和独特见解,彼此可以通过相互争论、辩驳,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个人和小组群体共同分享成功快乐,促进科学的有效学习。 4 、小课题探究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a、探究活动教学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只要探究性小课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丰富的内涵,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足够的积极性参与探索,同时不同的个体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就是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成员都在贡献思想,而不只是借用思想。 b探究活动教学应以思维过程展示为重点,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在小课题的研究中,展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思维过程,把方法论寓含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了启迪,并受到了科学思维的熏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能力。 c、动教学应正确定位师生角色 学生是小课题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初中学生进行小课题探究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书本知识为切入点,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意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d、究活动教学要重视对研究结果的反思概括 在探究活动教学过程的结尾,为了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做出反思。 反思概括的意义在于: 其一,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 其二,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这对知识的迁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科学的反思往往能使新的问题成为教学的归宿,即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