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探讨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曾庆坤 我区作为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国家级实验区,从去年九月起,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得和合作者。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主搜索、合作交流。改变原来课堂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发展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下面的工作。 ㈠师生互动 认真备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千方百计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网等,充分利用用于培养学生技能的学具。如:幻灯、实物、照片、图片等,充分让学生观察、实验、测验、参与和交流。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学网的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要具备综合素质,打破学科界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学好新课程,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也必须认真备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里所说的备课,不同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有所知”,也要使学生了解“有所不知”;不仅要使学生在思想上作好下一节课的准备,也要让学生作好学习用具上准备。以“从不同方向看”一课为例,上课前,学生应初步熟悉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要准备5-10个的小正方体(可以用铅画纸做,也可以用萝卜切),以供课堂上使用。这样学生通过备课,能明确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存在哪些疑问,在主观上带着一种急切求知的急需达到目的的心理,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行为才能主动,并能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道的能力。 ㈡ 手实践 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事课堂气氛活跃,把学生教活。
例如: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章《字母表示数》,教材把代数式知识的学习置身于学生生活的情景中,从探索摆火柴棒活动,引出代数式表示。此内容的教学,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1)按图3-1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根火柴棒。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交流。前二个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搭一下,很快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第(3)个问题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可启发学生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同学们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果共得出了以下多种解法: (1) 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所以搭100个正方形所需火柴棒根数问:4+3×(100-1)=301 (2) 先搭一根,然后每一个正方形需3根,所以搭100个正方形所需火柴棒根数为:1+3×100=301 (3) 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用4根火柴棒搭成,共需4×100根,但是从第二个正方形开始实际只用了3根,因此要减去多算的(100-1)根,所以搭100个正方形所需火柴棒根数为4×100-(100-1)=301。 (4) 上面一排和下面一排各用了100根,中间竖直方向用了(100+1)根,所以共享了100+100+(100+1)=301 (5) 搭100个正方形四周共需2(100+1)根,中间竖直方向(除去两旁)需(100-1)根,所以共享2(100+1)+(100-1)=301。 (6) 搭第1个、第3个、第5个……分别看作每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那么第2个、第4个、第6个……分别需2根,第100个正方形需(2+1)根,所以共需: 4x100/2+2x100/2+1=301。 (7)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用4根,中间正方形上排和下排需2×(100-2)根,竖直方向用(100-3)根,所以共需2×4+2×(100-2)+(100-3)=301。 (8) 第3小题的解答,充分展示了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体会到数学的魔力。当问到怎样解决第4小题时,就有学生马上回答说,只需把100换成X就可以了。(真让人高兴) ㈢ 互动互助,合作交流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情况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主从三个方面: (1)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组织四人小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每班依照座位,组织学习小组,推选组长一人,在每堂课都设置小组交流这一环节,交流的内容有对新知识的探究、对问题的理解、计算方法及体会、学生相互纠错等(避免满堂交流,没有目的的交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有价值有目标的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并给以指导)。通过学生学习小组交流,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四人轮流交流看法,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的。学生之见的合作交流,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对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规范及交际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及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概念。发展显赫声应用数学解决与他们贴近的数学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教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品尝数学的果实。 (3)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课外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校内校外两方面。而在校外学习中,家长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与子女的平等对话以及督促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家长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许多身边数学的实例,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知识层次也越来越高,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学校设置了学生成长记录本,让家长记录子女这一学科的家庭学习方式及成长状况,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学生及教师之间的交流。 ㈣ 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一中特殊的位置,具有特别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感情、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契机,改变态度。呆板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思维疲劳,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教会学生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寓学习于活动之中,增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截一个几何体》学习时,我们让学生用刀去截一个正方体,并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比较谁截出的多边形种类多。引导学生在竞技状态下进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让四人小组的二个同学各用蓝色水笔在二十张小纸条上写上各类有理数,另外二人同学写上红色的有理数,然后把这些小纸条折起来,让四个人进行比赛。比赛的资料用减法做,比较四人计算的结果,最大的得4分,最小的得1分,计算错误的得-1分,由组长把每轮比赛结果记录下来,先决出小组第一名,再决出班级总冠军。这样使得较为枯燥的有理数运算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人人参与,争获第一。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由同学纠正同伴运算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兵教兵的作用。数学课结束后,有些学生还要继续比赛下去,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既可以设置学生间的活动,也可以设置师生间的活动。如在进行《日历中的方程》学习时,我们先安排学生同桌间做圈数字列方程的游戏,然后由老师按规则圈数字让学生列方程算数字。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一种圈数字的规则,由同学来做游戏,这样有时变换形式,有时变换活动对象及内容,使学生有新鲜感,不会感到厌烦,同时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㈤ 课后反思 总结得失 由于我们是首次实施新课程,新课程与原材料相比,其内容、体系及基本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各位教师都有很多旧的老的教学理论。因此,新的教学理念能否在教学中体现,效果如何,有必要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课后反思。 i. 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学生心理与新教材的适应性;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兴趣、接受效果;反思在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ii. 反思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那些数学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认为,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定小目标、大目标、远大目标,采用“谁说我不行,我行”的方式,多用鼓励的语言,如:“你很棒!”、“你很聪明!”、“我怎么没有想到”等,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用感情来激励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在课堂上指导、督促他们主动与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并通过小组其它成员的帮助,即采取兵教兵的方式,让他们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鼓励和表扬,每一次点滴的进步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鼓励,都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不离开队伍,哪怕是在队尾,也是在这个整体中。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运动刚刚起步,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Tags:新课程,课程,课堂,学的,探讨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