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我的“探究”之路

日期:2005-9-14 12:42 阅读: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正赶上课程改革,同学科的前辈们带着鼓励的语气说:“新课程对于你们这些新教师更容易接受,我们教了好多年的老教材,要洗洗脑才行啊!”带着前辈们的鼓励,我信心满满地做好在讲坛上挥洒青春和激扬文字的准备。可是,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点滴积累的进步,可同时也生出了许多的困惑,而这其中体会很深的就是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探究活动的开展。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由于它顺应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理需求,因此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特别把它与初中科学这样一科本身以科学探索、实验为知识获取的手段的学科有机的融合,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在主体性发展教学策略中,合作学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学习是以研究小组形式进行,从选定课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到形成结论均需在发挥个人专长的基础上合作进行。而且在外出调查、访问时更需要与社会各方面人士合作,教师要发挥指导、协调的组织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上我们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多采用学生划分合作小组的教学形式,并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讨论。小组讨论,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载体,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学习交流,学习理解,学习合作,正确地认识同伴和自我。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成长中的需求也是具有个性的。

在课堂教学小组成员首先进行组内讨论,最终通过小组间交流以达到对某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很好,但是同时有一个明显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入,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和其他小组成员热切的讨论。

    在最初的对于探究的狂热过后,之所以说狂热是因为基本上每节课多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一般也就是四人小组的形式,在我的一相情愿地认为学生能从中讨论得出启示,往往结果是事与愿违,而且发现效果并没有我的直接传授来的好,同时有占有的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渐渐的,就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我很少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教学的方法,或者是我不敢让宝贵的教学时间肆意流失。

   而在另一方面,每学年一次的学校教学大比武中,我选择了一堂探究课,内容是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在进行了精心的前期准备后,有在学生对串联电路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自信地走上课堂。可是在引课阶段,由于学生的反应未能如我所设想的那样顺畅地步入要研究的主题,为了不耽误下面的教学,我只能生硬地将全班的学生拉到主题上,而在学生自主探究做实验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都是我未曾考虑到的。虽然最后的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但是看到有些学生略显茫然的眼神时,我知道这堂探索课留给我的是太多的思索。

    探究的确是一种实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意味着任何内容都要牵涉探究,而且探究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并不是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才是探究,它还可以是自主的学习,可以是通过搜寻资料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等等。而探究更不是一种作秀的方式,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向学生渗透以及学生理解探究的形式,是不可能体现出探究课的效果来的。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让探究式成为一种“形式”、摆设,也就是如何使探究式的内涵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的效度,让学生发展拥有最大的空间呢?这也是我的同事们和我正在思考和摸索的急需解决的课题。

  教学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即便是同一教材的同一内容的教学,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和风格;即便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时段,也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差异性,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表现,新教材为教师施展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整个备课组团结一致,互通有无,尤其是前辈们都向我们敞开他们的课堂,使我在深深为他们各自特色的课堂折服的同时也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从他们对于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中受益匪浅。我需要下功夫了解每个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孩子,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引导他们同时学会倾听和分享。要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孩子也有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和我共同制订相应的活动规则,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促进共同学习和提高。

回顾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苦同在”。我很充实,因为我真真正正地领略了世界的精彩,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提高,还需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究!

Tags:我的,探究,之路